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做好“減法”做優“加法” 打贏降成本這場“硬仗”

2016年08月09日 08:45:56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創稿
字號:    

  編者按: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針對當前經濟新常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戰略,並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形成了“三去一降一補”這一具有重大指導性、前瞻性、針對性的經濟工作部署。針對上半年經濟運作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對改革提出新要求。目前,隨著五大任務的持續推進,改革成效已經開始顯現,我們必須把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壓力為動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

  我們該如何客觀地看待成績與難點?如何更好地推進完成五大任務?人民網記者通過專家座談、基層調研等形式,選擇五大領域、七個地市以及多家企業進行深度採訪,並就各地取得的經驗、成績進行了全面梳理。從今天起,本網將推出“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列報道”,全面反映各行各地貫徹落實、精準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實踐,以期為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現在進行聯合登臨查驗,一次辦妥,可節省約4個小時,每年為企業省下的費用可達1300多萬元。”廣東中外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得益於東莞“陸、水、網”三位一體的“三互”大通關改革,企業各項成本逐步降低,市場環境也更趨健康。

  東莞寮步車檢場查驗受理中心辦事大廳從串聯改為並聯,讓進出口的貨物出行更便捷。(人民網 賈興鵬攝)

  在山西,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第十一項目部經理鄧振華向人民網記者表示,一項降水井封堵技術,可節約35萬元;一項大直徑鋼筋直螺紋連接技術,可省成本65萬元……

  鄧振華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主動創新降成本,僅34項技術創新,就累計節約成本達670萬元。”

  企業降本增效,國民經濟才能持續挖掘新的發展動力。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降成本”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階段,落實“降成本”的任務,解決的根本辦法還得依靠改革和創新。

  半年至今,政府出臺了哪些降本減負舉措?企業“降成本”又做出了哪些創新探索?進一步“降成本”路在何方?人民網記者就此進行了調研採訪。

  降本增效

  中央、地方出減負“連環招”

  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活力,國民經濟才能具備持久的發展動力。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85元左右的高位,2015年1—11月為85.97元,同期企業利潤率僅為5.57%。

  實際經營過程中,多數企業反映“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融資成本高”、“稅費負擔重”等問題顯著存在:

  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簡政放權‘最後一公里’不時‘卡殼’,給企業增加了不少成本。” 通過改革行政體制,推動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仲介服務,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勢在必行。

  用工成本高。近年來,結構性招工難等問題加劇了企業用工成本。浙江杭州一家晶片製造廠負責人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當前企業很難招到高學歷技工,而由於在薪資水準不達預期等原因,一些剛培養成熟的員工又多數會選擇離職。

  同時,社保繳費高、融資成本高、稅費負擔重等問題雖有所緩解,但企業資金面仍倍感壓力。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佈的《2015年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79%的企業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66%的企業反映“融資成本高”。此外,反映“稅費負擔重”“招工難”的企業佔比分別達到54%和43%。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我國總的來看還是中等收入國家,但很多方面成本偏高,呈現一種“未富先高”的現象。著眼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降成本”作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並提出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

  1月1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簡政放權改革措施,讓市場活力更大釋放。同時提出再取消納稅人申報方式核準、地方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的部門預審等150多項審批事項,再取消10余項束縛創業創新的部門行政許可,再清理規範192項仲介服務事項等多項舉措,為進一步“降本增效”奠定了基調。

  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國先後宣佈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範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並於5月份啟動全面營改增試點,6月開展民間政策落實問題督查,從7月開始實行全面資源稅改革;國家發改委也先後啟動了雲南、貴州、安徽、寧夏、湖北五省(區)的電力改革,輸配電價降價空間達55.6億元。

  中央的“降成本”決心為地方“減負”行動提供了方向。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逾28個省級政府出臺“降成本”政策。5月,江西省出臺《關於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降本減負”相關條目數多達80條;

  湖北省也分別於4月底、5月初、5月中旬分別下發了《湖北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總體方案》《湖北省降低企業成本專項行動方案》和《關於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的意見》,條目數從7條上升到8條以及最新的25條意見;

  上月27日,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再次發佈《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鼓勵各地實行彈性土地出讓年限,屆滿後對項目經營情況和出讓合同履行情況進行評估”等多項新政策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中央地方聯手減負,將有助於為企業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降低運營成本,激發發展活力。“降成本具體措施能落地多少,企業負擔就能減輕多少。”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要切實轉變理念,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自主創新

  企業成本降幅逐月擴大

  浙江杭州一家晶片製造廠負責人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當前企業很難招到高學歷技工,而由於在落戶難、薪資低等原因,一些剛培養成熟的員工又多數會選擇離職;同時,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雖然有所緩解,但企業資金面仍倍感壓力。

  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佈的《2015年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79%的企業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66%的企業反映“融資成本高”。此外,反映“稅費負擔重”“招工難”的企業佔比分別達到54%和43%。

  “經濟景氣、訂單充足時稅負高不突出,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矛盾就凸顯了。”浙江寧波一家玩具廠老闆姚女士表示。

  “降成本”不僅需要政府層面的改革創新,比如: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稅費負擔、降低資金成本,減少行政審批,改革財稅、金融體制等;還需要企業自身“主動出擊”,加強技術創新、內部管理創新等。

  “34項技術創新節約成本670萬”。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第十一項目部便是通過成立“鄧振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把管理創新、方法創新、服務創新和業務創新等轉化為實際成果,為企業成本大大節省了開支。

  鄧振華向人民網記者分享了降成本的辦法和思路,“其實就是堅持工匠精神和創新。”他説。創新工作室先是對項目上的技術難題進行攻堅,一項數據顯示,從2013年成立至今,勞模創新工作室累計已完成超過34項課題的研究和創新,其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全國QC成果獎5項、省部級工法多項。

  “此外,堅持綠色施工也能降成本。”鄧振華告訴記者,綠色施工即堅持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短期來看,可能會增加投入,但從長期來看,是可以減少成本和有利環境的。”他説。

  “鄧振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推廣綠色施工理念。(人民網 賈興鵬攝)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則顯示,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2%,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02元,同比下降0.11元。下降額比5月份加大0.08元;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下降4.9%,降幅比5月份擴大3.2個百分點,降本減負效果逐步顯現。

  多方共謀

  打好“降成本”組合拳

  就目前來看,“降成本”的持續深入推進仍需攻堅克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儘管6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比5月份有所加快,但制約企業效益向好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利潤增長不夠均衡,新增利潤集中于少數行業;二是石油開採、電力等行業效益下滑,鋼鐵行業利潤增速放緩;三是資金週轉困難仍然存在。

  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8%,增速比當月主營業務收入高4.2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1天,同比增加1.7天。

  為企業降成本,首先要為企業“鬆綁”。“要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時放鬆管制、減少政府不當干預。”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劉志彪説,這就是既要“宏觀經濟穩定”,也要“微觀經濟放活”。

  微觀放活,意味著儘量減少制度和政策羈絆,為企業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發展環境。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則進一步提出:“不打擾並不意味著服務和市場監管缺位,比如為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這是從政府層面為企業降成本的更深維度。”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則表示,稅收成本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就會有幾十萬、上百萬家企業扭虧為盈,避免倒閉。“但不能滿足於當前只在邊緣稅種上小打小鬧,需儘早選擇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全面下調稅率”。滕泰建議。

  對此,浙江杭州凱泰資本首席合夥人徐永紅也建議,財政稅收體制宜從系統上進行完善,要適應消費型經濟的社會形態,以個人所得説、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等為主。財稅體制要科學設計,支援産業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和企業。

  “降成本”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內在需要,不僅要求政府加大作為,更需要企業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降成本一方面是把外部環境營造好,比如降低稅費、能源價格、物流成本、社保費率等,另一方面是引導和支援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創新。”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説。

  如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注重科技創新?對此,重慶近日出臺了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新政策,並從今年開始實施。

  “企業無論是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還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內部立項研發活動,都可享受這一政策優惠。”重慶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新政策的出臺,企業不僅可以享受更多稅收優惠,辦理流程也更加簡化。”

  只有打實降成本“組合拳”,才能有效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從而真正實現為企業“鬆綁”。安徽省經信委副主任吳韋人説,打出降成本“組合拳”,為企業營造更寬鬆的市場環境,讓企業實現“輕裝上陣”,有利於調動創業熱情、激發創新活力。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志堅不惰,眾善之師。降低企業成本,既需要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韌勁,也需要有立説力行、立竿見影的狠勁。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