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抗洪戰士後勤保障不力被辟謠:不想辜負老人好意

2016年07月08日 06:22: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中國氣象局:有關謠言是違法的

  昨天,武漢降雨暫停,受內澇影響的交通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但一些地處低窪地帶的區域,排水搶險工作仍在加緊進行,由於長江水位仍然居高不下,防汛任務依然艱巨。

  伴隨洶湧洪水的還有各類層出不窮的謠言,一些聳人聽聞、似是而非的消息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迅速傳播。中國氣象局對“可能出現1998年那麼大的洪水”予以緊急辟謠。

  >>數説

  截至7月7日9時統計

  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澇、風雹等災害已造成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11省(自治區、直轄市)83市(自治州)413個縣(市、區)2902.9萬人受災,160人死亡,28人失蹤。

  截至7日16時

  湖北省民政廳最新通報,6月18日入梅以來洪澇、風雹等自然災害已造成全省92個縣市區1781.26萬人次受災,死亡69人,失蹤16人。

  緊急轉移安置73.2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47.5萬人次;因災倒塌房屋2.9萬間,嚴重損壞房屋3.5萬間,一般損壞3.8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558.3千公頃,其中絕收359.5千公頃。

  6月29日20時~7月6日16時

  湖北省中東部累計降水量在125~733毫米。

  武漢和黃岡地區成為本輪強降雨集中區,近7天時間,累計降水量分別為580毫米和520毫米。兩地歷史年平均雨量分別為1316毫米、1374毫米,也就是説兩地近7天降下了全年佔比的44%、38%。

  尤其是武漢,580毫米的周降雨量突破了歷史紀錄最高值,超過了1998年7月17日至23日的累計降雨量538.5毫米。

  □災情

  南京城市內澇多處交通中斷

  6日夜間至7日淩晨,江蘇南京遭到暴雨襲擊,城市多處發生內澇,多個居民小區被淹,最高水深1米以上。據初步統計,截至7日11時,至少有數十處道路因嚴重積水出現交通中斷,並有部分地鐵站點進水,影響正常運作。

  南京市氣象臺7日2時53分變更雷暴黃色預警信號為雷暴橙色預警信號。7日6時,秦淮河東山站水位達到11.43米,再創歷史新高,遠超8.5米的警戒水位。

  據部分南京市民反映,強降雨帶來秦淮外河水位抬高,部分城市河道無法外排引起倒灌。南京西善橋地區的大眾花園、竹柳南苑、竹柳新村等小區被淹最深達1.3米。街道辦組織人員全力轉移居民,並在小區內部搭設近千米水上棧道供市民臨時出行。

  受暴雨影響,7日早晨,南京多處道路積水嚴重,車輛無法通行,從匝道下不了高速公路,有些地方積水近一米。來自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高速三大隊消息,南京繞城公路雙閘、油坊橋、江山大街、鐵心橋、玉蘭路等道路全部積水。同時,軟體大道中段、安德門大街繞城南北路口、鳳臺南路、小行路、明城大道和龍西路等主幹道嚴重積水,交通中斷。南京地鐵1號線中華門站、3號線明發廣場等站點淹水,被迫退出運作,1號線安德門至天隆寺軌道一度出現約1米的淹水。部分站點出現乘客大量積壓。

  據南京城防辦消息,上午雨停後,經過緊急排澇,目前部分道路已恢復正常。但與長江、秦淮河等外河連通的區域水位仍然較高,各有關部門正全力增派人員搶險排水。

  受水害影響,上海鐵路局南京動車所附近有坍塌,影響少量高鐵出庫。上海鐵路局7月7日停開南京南、合肥南、安慶、上海等方向20多趟旅客列車。

  安徽巢湖或達歷史最高水位

  昨天,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佈通報稱,受第1號颱風影響,安徽省防汛形勢進一步加劇。

  據安徽省防辦新聞發言人蔡正仲介紹,今年入汛以來,安徽省暴雨多、強度大,特別是6月30日到7月4日,短短幾天,有些地方的降雨量達到500毫米,佔平時全年降雨量的近三分之一,造成安徽省長江支流水位很高,先後有十幾條河流超歷史最高水位。

  目前,合肥市已啟動巢湖流域防汛應急Ⅰ級響應,近日巢湖或達歷史最高水位。省防辦對巢湖、滁河開閘預泄洪水。

  截至6日21時,安徽省因災死亡人數上升至32人,另有2人失蹤。強降雨已造成合肥等11市69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受災,全省累計受災人口1140.3萬人,緊急安置群眾85.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67千公頃。

  長江上游將迎新一輪洪峰

  記者7日從重慶海事局獲悉,受近期長江、嘉陵江上游連續降雨影響,重慶等長江上游地區將於8日淩晨迎來新一輪洪峰,水位將陡漲近4米,海事部門已發佈水文類黃色預警。

  據長江上游水文局預報,重慶港8日淩晨2時洪峰水位將達12.36米,較7日上漲3.76米。為確保長江航運安全,重慶海事部門發佈了水文類黃色(三級)安全預警,範圍為長江幹線豐都興義(長江上游航道里程470公里)至永川界石盤(長江上游航道里程824公里)。

  同時,海事部門已加強對航行、停泊和作業船舶的警示宣傳,督促船舶和船舶公司落實好防汛措施,必要時海事部門將採取禁航、限航等臨時交通管制措施,防止事故險情的發生。

  □辟謠

  1 防災後勤保障不力?

  一張多名抗洪解放軍吃饅頭的照片在網路上流傳。網友質疑,防災工作後勤保障不力,讓部隊只吃饅頭。

  據了解,照片中的解放軍是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4營12連官兵,照片拍攝于7月4日。當天,該旅命令4營12連奔赴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堵塞太白湖大堤的管涌。12連1排長趙午臨介紹,當時災情形勢嚴峻,一名村民老人看部隊沒時間吃飯,從鎮上買來一大袋饅頭和礦泉水給他們。軍隊是有後勤保障的,餐車就在附近,提供有盒飯等。

  照片中最左側吃饅頭的戰士叫謝永富,是一名班長,他解釋説:“為了不辜負老人的好意,大家就短暫地停下工作,接過饅頭啃了起來。”隨後,經過整整五小時努力,管涌被成功堵上。

  2 南京官員擺拍抗洪?

  一張南京市玄武區副區長蘇鄭乘艇看水情的照片在網上流傳。照片中,蘇鄭坐在艇內,另一女子疑似在為其拍照,另有多名特警在水中扶著皮划艇。網友質疑蘇鄭“擺拍作秀”。

  南京玄武公安局表示,蘇鄭並非在作秀擺拍。當日,因友誼河水倒灌,致玄武區銀城東苑等沿線道路被淹。蘇鄭與街道工委書記例行巡查水情,按照現場公安的統一調度,二人乘坐衝鋒艇巡查。同艇的街道書記拍攝其正前方水情,上傳區防汛指揮部,並非拍攝蘇鄭本人。為確保安全,每只運送人員的衝鋒艇皆配備6-8名警力沿安全線路輔助推行。

  3 武漢因災水質渾濁?

  武漢市水務集團表示,武漢市的暴雨對長江、漢江源的水質影響不大,更不會影響到在供水管道中封閉運作的自來水。經相關部門水質監測,目前,長江、漢江幹流水體水質總體良好,均可滿足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水體的要求。

  此外,有消息稱湯遜湖大堤決堤。記者了解到,發生多處潰口的是紙坊港和大橋湖之間的分流堤壩,水流分流到旁邊的大橋湖反而有利於城區排水和緩解湯遜湖壓力。湖北網警已公開闢謠,並在追查相關造謠傳謠的網民。

  4 南京多處暴雨成災?

  網路上流傳了一則南京市暴雨成災的消息,提醒人們“儘量在街道兩邊走,街上很多井蓋已被打開”,這條消息還配發了一張洪水淹沒路面的圖片。另有一段“山體塌方”的視頻,一輛轎車被山上碎石砸中,一處大型牌坊淹沒在水中。

  記者求證發現,這些圖片和視頻所攝地點均不是南京。6日夜間至7日淩晨,南京確實遭遇暴雨襲擊,市內多處出現內澇、部分路段交通中斷,但實際情況與網路流傳的圖片和視頻並不一致。

  5 多地遭遇特大暴雨?

  “緊急通知:剛剛市裏召開全市防汛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今晚開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可能出現1998年那麼大的洪水。”連日來,上述資訊被冠以成都市、上海市、九江市等多個地名,通過網路廣泛傳播。

  記者從成都、上海、九江、張家界等多地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該消息為謠言,市防汛辦並未召開此類緊急會議,也未發佈人員緊急轉移的公告,希望廣大群眾不要信謠傳謠。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日前表示,極端天氣的預報是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想提前十天、半個月乃至幾個月預報某個具體地方、具體強度的天氣幾乎是不可能的。最近社會上的有關謠言是不負責的,也是違法的。

  □武漢直擊

  加班鋪設救援車道

  6月30日淩晨開始,湖北省自西向東出現區域性大暴雨過程,形成湖北今年以來遭遇的最強一次降水過程。武漢580毫米的周降雨量突破了歷史紀錄最高值,超過了1998年7月17日至23日的累計降雨量538.5毫米。

  昨天9時水情數據顯示,長江漢口站水位已達28.36米,超警戒水位1.06米,流量55300立方米每秒。該水位已打破1931年長江洪水有水文記載的第五高水位紀錄(28.28米)。連日暴雨,造成武漢多處交通癱瘓、農田被淹、房屋受損等,14人死亡,75萬人受災。

  昨天下午,記者在蔡甸區九溝村附近路段看到,從花橋到消泗鄉部分路面上積水深1米左右,水位仍在不斷持續上漲,現場一輛鏟車正在作業,多輛運輸車拉的沙石正在陸續進入。

  現場負責作業的蔡甸區公路局相關負責人張永春稱,涉水路面約4公里,是連接九溝村和外界的重要通道,目前,他們正在全力鋪設道路。張永春説,他們一共出動30多人,50余臺運輸車輛等設備作業,預計當晚加班加點能夠完成救援車道的鋪設工作。

  營救數百被困群眾

  昨天下午,武漢工商學院數百名學生被困在宿舍樓內,情況危急。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警後,迅速調集洪山、武昌、關山、徐東等4個中隊29名官兵、5艘舟艇到現場營救。經過消防官兵、學校師生、政府工作人員近5個小時的共同努力,500余名學生被疏散到安全地帶,並妥善安置。

  記者從武漢消防部門獲悉,6日淩晨至下午2時50分,漢陽大隊所轄3個消防中隊2個消防站共接處警19起,出動官兵205人次,搶險救援車輛(船隻)32台次,營救被困群眾125人,轉移疏散人員203人。在此次受災最嚴重的永豐四台地區,被困人員多為工業園職工及家屬,有多名老人和兒童被困家中。在得知緊急情況後,大隊全勤指揮部率領搶險救援突擊隊乘衝鋒舟10余次往返受災村落,營救轉移群眾85人,包括2名老人、3名小孩和1名孕婦。

  據悉,隨著降雨暫停,全市中心城區漬水點已從本輪降雨高峰時段162處降至11處,全市逾93%漬水點及時消退。

  昨天下午5時45分,經過水務部門全力抽排,曬湖涵洞雙向交通恢復,南湖花園又打通一條進出通道。消防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目前全市多地積水嚴重,如果無生命危險,請儘量待在家中或地勢高的位置,減少外出。請不要驚慌,不要隨意撥打救援電話,儘量把有限警力留給急需救助的、有生命危險的群眾。

  目前,被轉移受災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各部門正在全力救災搶險中。

  >>故事

  水再深,也要回家看看

  近日,武漢市蔡甸區普降大到暴雨,累計降雨量達到382.2毫米,導致消泗鄉多處受災,12個村16932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昨天中午,記者徒步蹚水進入受災較重的消泗鄉九溝村,3公里路面全是積水,淺處沒過膝蓋,深處可達腰深,兩側農田全被淹沒,地裏玉米稈只剩下上面小部分,附近幾公里一片汪洋。一路上,總能碰到回家的村民,男女老少都有,有的衣服已經濕透,仍在努力前行。

  記者粗略計算,僅從花橋附近路段到九溝村,往返需要近3個小時。水深阻力大,路途不好走,卻擋不住村民的回家路。

  説起這次暴雨帶來的災害,九溝村村民張濤(化名)掩飾不住內心感慨,神色黯淡地説,他辛苦找人種下的20多畝水稻全被淹了,工錢就有6000多元,損失比較嚴重。張濤説,回家主要是帶一些生活用品和喂喂小雞,雨停了,不管路途多遠,他也要回家看看房屋有沒受到影響。

  “莊稼沒了,家還在。”村民王先生稱,他家種的幾畝玉米再有20多天就要成熟了,“沒想到卻遭遇了天災”。

  多名村民表示,政府安置方面比較到位,但家畢竟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著特殊的感情。“水再深,也要回家看看,這樣心裏會踏實些。”

  手推皮划艇營救老人孩子

  大雨已經停了一天,風華天城月亮灣小區居民樓仍被積水包圍,水面沒過成年人的腰部,地下車庫也完全被水淹沒。受暴雨影響,月亮灣和周邊小區全部停電,1700多戶居民被困,老人和孩子基本無法出門。

  6日下午,南湖城管中隊接到月亮灣小區居民被圍困的消息後,集合全部50名隊員趕到小區,聯合街道展開救援。由於積水較深,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居民樓內轉運被困居民。南湖城管中隊借調了3艘皮划艇??隊員跳入水中,推著皮划艇將被困的老人、孕婦和孩子轉運出去。由於被困人員較多,皮划艇數量有限,城管隊員一直工作到夜裏11點半。昨天早晨6點,50名隊員又到小區集合,繼續對被困人員展開救援。截至昨天下午5點,南湖城管中隊已將小區內的孕婦和老人全部救出,“兩天轉移出來了兩三百名老人和五六十名孕婦”。

  南湖中隊中隊長夏鳴陽兩天來也一直守在月亮灣小區,除了四處借調皮划艇以外,他也一次次地進入水中幫助轉運被困人員,工作服濕透了,晾一晾又穿在身上。夏鳴陽不會游泳,對小區的佈局也不太清楚。昨天上午10點,他推著皮划艇進入小區時,失足跌倒進小區的水塘,“喝了四五口水,幸好被旁邊的人一把拉了上來”。

  超市老闆自製木板船運水

  陳光文眼睜睜地看著雨水漫過路面,漫過臺階,漫進自家的超市。

  6日淩晨4點開始,南湖區恒安路就已經開始積水,兩個小時的時間,路面積水上升近30釐米。天亮的時候,積水已經漫過了陳光文超市門前的臺階,路面積水沒過成人膝蓋。

  旁邊診所的趙大夫花300塊錢買了30袋細沙,在門口堆起一個防洪壩。陳光文來不及將超市內物品轉移,眼看著積水將貨櫃的最下面一層淹沒,堆在門口的幾箱飲料也被積水沖走。前天下午,暴雨停止以後,他用水桶和木板在店門前搭了一個格擋,將超市裏的水一點點抽出。“一場雨讓我損失了好幾萬元,3個冰櫃和一個空調全部被泡壞了,還有很多的存貨被水泡壞。”

  昨天上午,隨著武漢市天氣轉晴,大部分積水已經消退。恒安路與南湖路交叉口向北,仍有近兩公里的路面存在積水,道路兩邊的商鋪多數關門。陳光文仍然選擇堅守在自己的超市裏,“路都淹了,東西也搬不走,我就在店裏看著”。附近的成功花園小區仍然被圍困在水中,保安只能坐在門衛室的桌子上執勤。小區一樓的居民李梅也和孩子被困在家中,3天來一直未出門,“家裏還有米和面,但是沒有蔬菜,每天和女兒炒點雞蛋就著鹹菜下飯”。

  陳光文堅持營業,附近居民涉水到超市裏購買水和速食麵,“以前每天賣出10箱礦泉水,現在每天30箱水都不夠賣。”由於該地段被淹,供貨商無法正常供貨,陳光文為了不影響生意,他自己用木板拼湊了一艘木板船,蹚水拉著木板船將水和速食麵運回到店裏。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