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2.9公里!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成功合攏

2016年06月29日 09:10:2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今天淩晨成功合攏

  央廣網珠海6月29日消息(記者 郭翔宇)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獲悉,昨天晚上11點45分,隨著兩台橋面吊機緩慢提升,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CB04標最後一個中跨鋼箱梁進入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合攏口。經過1個小時的努力,今天0點45分,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宣告成功合攏。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和連接線。其中,主體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長達22.9公里的橋梁工程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

  而本次合攏的主體橋梁工程包括3座通航孔橋(九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青州航道橋)及深、淺水區非通航孔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採用110米跨徑整幅整墩鋼箱連續梁橋,淺水區非通航孔橋則採用85米跨徑鋼混組合梁。

  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大橋主體工程建設正有序推進。目前,島隧工程已沉放27節管節,已建隧道總長超過4700米,超過總長度的80%。橋梁工程合攏後,橋面鋪裝、交通工程等後續施工將全面展開。

  早前報道:

  原標題:又一項超級工程!中國人用七年建一座橋創下這麼多世界之最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橋、島、隧道于一體,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現在港珠澳大橋開工即將7年,工程進展如何?什麼時候通車?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分別接受央視專訪,全面解讀了這一超級工程。

  開工近七年明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海域,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大橋工程全長約55公里,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三大部分工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里的橋—島—隧集群的主體工程,它包含約6.7 公里沉管隧道和22.9 公里跨海橋梁,以及為實現橋梁和隧道轉換而修建的海中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全長22.9公里,全部橋梁工程有望在今年8月份貫通。明年上半年有望完成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的主體工程,隨後將進行橋面鋪裝和海底隧道的路面鋪裝,明年年底完成建築機電、環境保護、交通監控等附屬配套工程並進行聯合調試。

  此外,長14公里的香港接線及配套工程也將於明年底全部完成。珠澳口岸人工島中,澳門到香港連接線也正在建設。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20-30分鐘內,首次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對接,將極大縮短港珠澳三地間的距離,

  主體工程採用橋-島-隧集群為何不能一橋到底?

  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橋—島—隧集群的主體工程長約29.6公里,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主體工程為什麼不選擇全部橋梁或者全部隧道,而採用中國首例的橋-島-隧方案呢?

  港珠澳大橋線路要跨伶仃洋海域,如果全部建橋,不但費用低,而且有已經建成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等成熟的技術,這是首先要考慮的方案。但大橋靠近香港方向有一個重要的深水航道——伶仃洋航道,它是大型運輸船隻在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這裡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隻穿行,目前達到10萬噸級通航等級,遠期30萬噸油輪可以通行,這就要求橋梁必須是單跨1500米以上的多跨形式,橋梁要建幾個超過170來米高度的橋塔。但香港、澳門、珠海、深圳等幾個機場的航空限高不能超過120米。

  於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方案被提出並得到肯定:綜合考慮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橋採取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長的跨海大橋的聯合方案,即橋—島—隧集群的方案。

  深插式鋼圓筒快速環保築島創造世界工程奇跡

  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控制性難題。承建方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用120個巨型鋼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後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這種鎖定結構可以固定鋼桶裏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120個超大的圓鋼筒串起,形成隧道兩端的圓心島,每個圓鋼筒的直徑22.5米,幾乎和籃球場一樣大,高度55米,相當於18層樓的高度,而重量達到550噸,相當於一架A380“空中客車”。

  一系列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應用,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完成兩個人工島的築造。與傳統工藝相比,減少淤泥開挖量近千萬立方米,節約建設工期兩年半,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成島”,創造了世界工程的奇跡。

  世界上最長最深的沉管隧道新專利超400項

  如果説島隧工程是建築工程領域難以企及的皇冠,那麼海底隧道就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該如何在這個長達6.7公里的深海航道區修建海底隧道?

  教科書上,沉管隧道只有剛性、柔性兩種結構體系,通常埋深只有2~3米。為了預留30萬噸級航道,港珠澳大橋沉管需要埋到海床下40多米。什麼樣的沉管結構才能滿足工程需求呢?經過國內外級頂尖團隊的共同研發,開發出全新的“半剛性”沉管結構,把沉管深埋的構想變成現實,第一次做到了海底隧道“滴水不漏”。而在島隧工程的設計建設中,形成的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達到400多項。

  外國公司索要15億元諮詢費斷言“中國人不行”

  工程開始前,建設團隊曾與一家歐洲專業公司洽談,希望引進技術和經驗。該公司開出了15億元的天價諮詢費,終止合作離開時對方連200多萬元的前期費用都沒有接受,他們斷言“中國人沒有能力做這件事情”,認為中國一定也像其他國家一樣再次請回他們。

  然而,承建方通過自主攻關,成功研發了一系列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得到國外同行的認可和尊重。今年3月,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到荷蘭皇家哈斯康寧集團交流,130多年來,這家世界頂尖工程顧問公司,第二次升起了外國國旗、奏響國歌,來向中國團隊致敬。

  目前海底隧道已建成4.7公里,佔總長度的80%以上。

  大橋設計120年壽命抗8級地震抵禦16級颱風

  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橋設計使用壽命普遍為100年,而港珠澳大橋為120年,並要求抗8級地震,抵禦16級颱風。

  此外,針對港珠澳大橋跨度大、地勢複雜的特殊工況,大橋建設者自主研製出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支座承載力約3000噸,好比為港珠澳大橋抵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安裝一枚“定海神針”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