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張秉貴:心中“一團火”,溫暖萬人心
新華社記者李萌
仲夏的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一層,張秉貴紀念館中,一尊半身雕像安放在展廳一側,玻璃櫃裏陳列的工作服、筆電,墻上的一幅幅老照片,都在默默訴説著張秉貴平凡而又光榮的一生。
心中“一團火”,溫暖萬人心。全國勞動模範張秉貴已離開我們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閃耀著,在新的時代愈發明亮。
1918年,張秉貴出生在北京一個貧寒家庭,10歲就開始打工謀生,在毛毯廠、紡織廠當過學徒,17歲又到北京東單一家小有名氣的雜貨商店“德昌厚”做了學徒。
“舊社會做學徒就跟賣身一樣,沒有自由和尊嚴。3年學徒不僅沒有工錢,挨打、挨罵更是家常便飯。”張秉貴的兒子張朝和説,抗日戰爭期間,有一次父親在店裏趕上日本兵買汽油,加完油不給錢就走了。最後還被掌櫃記在賬上,讓父親賠錢,受盡盤剝。
經歷過苦難,新中國的成立讓張秉貴感受到了新的希望。他積極參加工會組織,幫助店員維護權利,宣傳新思想、新理念。1955年,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百貨大樓在王府井開業,已經36歲的張秉貴由於有豐富的經驗被破格錄取,從此開啟了30多年的櫃檯生涯。
在紀念館墻上的一張黑白照片裏,張秉貴站在櫃檯後,身穿筆挺的工作服,手中抓著一把糖果懸在空中,微笑著看著顧客,眼睛裏充滿了熱情。張朝和指著照片説:“父親很簡樸,但衣服、頭髮都會打理得整整齊齊。有一次和同學偷偷跑到櫃檯來看他賣貨,他就像照片裏這樣,被顧客圍在中間,真的就像‘一團火’一樣溫暖。”
1957年,張秉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1958年3月4日,他的入黨申請獲得批准。這一天,他在筆電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永遠向前,做名副其實的先進分子!”
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王府井百貨大樓每天都要接待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糖果櫃檯前經常排起長隊。為了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張秉貴反覆研究售貨的各個環節,鑽研改進售貨技巧,練就稱重“一抓準”、算賬“一口清”的絕活。
為了讓顧客在等待時不急躁,他還仔細研究總結顧客心理,發明瞭“接一、問二、聯三”的售貨方法。在熱情接待第一位顧客時,不但與第二位顧客打招呼問好,還用微笑及眼神同第三位顧客溝通聯繫,使排隊的顧客感受到售貨員服務的熱情。
從接待顧客的語言、眼神、表情,到取貨、稱重、包裝的動作姿態,張秉貴不斷鑽研改進每一個細節,將旁人眼中簡單的售貨昇華成為一門服務的藝術。許多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睹張秉貴售貨。
一位顧客曾送給張秉貴一首詩,裏面寫道:“首都春濃任君遊,櫃檯送暖遍神州;燕京八景添一景,秉貴售貨領風流”。憑藉優質服務和精湛的售貨技藝,張秉貴櫃檯服務被人們譽為“燕京第九景”。
如今,張秉貴離開我們已將近30年,但他那真摯的微笑似乎並未遠去。今年68歲的李存福仍時不時到百貨大樓轉一轉,他説:“小時候最喜歡到這裡玩兒,那時候張秉貴的櫃檯是最熱鬧的。他那個精氣神兒和熱情勁兒,看著都是享受。”
從1955年站上櫃檯到1987年因癌症去世,張秉貴先後擔任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1978年被北京市授予特級售貨員稱號,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又被授予“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稱號。
30多年時間裏,張秉貴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始終像“一團火”一樣溫暖著每一個顧客。
1988年,張秉貴逝世一週年之際,北京市百貨大樓門前舉行了張秉貴銅像落成揭幕儀式。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正面鐫刻著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陳雲題寫的鎦金大字:“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這份精神的背後,是張秉貴對黨和人民深深的熱愛,是對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期盼。在張秉貴紀念館的一個玻璃櫃中,擺放著一本《張秉貴櫃檯服務藝術》,這是張秉貴對自己多年櫃檯服務經驗的總結。在書的開頭,他這樣寫道:“我站櫃檯的經驗,不是我個人的,是黨培養教育的結果,是一種社會財富,應該把它奉獻給黨,奉獻給祖國的四化建設。”
“我的父親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他能深刻體會到新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幸福,這激發了他內心無限的熱情。”1999年,張朝和站上以他父親名字命名的櫃檯,一直工作至今。今年57歲的張朝和説,父親選擇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百貨大樓售貨員這個平凡的崗位,用全部的熱情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我們為他感到驕傲。
“王府井百貨每一家新的分店開業,最為隆重的儀式就是由集團領導將象徵‘一團火’精神的服務火炬交給當地管理團隊,從第一家分店開業到現在從未間斷。”王府井百貨集團宣傳部長張勁松表示,雖然時代在不斷進步,商品和服務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精神,一直傳承至今,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從未熄滅,如今愈發明亮。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