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對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進行了國事訪問,並出席了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習主席此行取得了豐碩成果,對鞏固與提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亞國家的戰略合作水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穩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四大收穫
一是與塞、波、烏三國戰略互信增強。訪問期間,中國與三國關係均上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鞏固了世代友好,深化了互利合作,為國家關係繼續順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二是務實合作深入發展。中國與三國簽署了一系列涵蓋經貿、金融、産能、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文件,並確定了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實現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三是人文交流深化。塞爾維亞中國文化中心的啟動、華沙人文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表明人文交流在中國與中東歐合作中地位的提升,為雙方加強民心相通奠定基礎。四是上合組織穩步發展壯大。在此次峰會上,各國元首簽署併發表了《塔什幹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落實行動計劃、印度及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義務備忘錄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三大意義
為中國與中東歐乃至中歐務實合作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在“16+1”合作機制的推動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得到全面提升。在此背景下,在3月底訪問捷克後,習近平主席短時間內再次造訪中東歐國家,體現出中國對中東歐地區的重視。習主席對塞、波的訪問,將互聯互通作為主攻方向,夯實務實合作基礎,是對雙方利益的共同兼顧和促進,將為彼此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齊心協力、突出重點、緊密協作、優化機制、智力先行”是今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航標,也將助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激勵中歐關係向著更高水準、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方向發展。
有利於“一帶一路”全方位提速
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的三個國家都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三國也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都積極尋求在該倡議框架下,與中國進行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中國與塞、波、烏三國政府分別發表的聯合聲明均強調彼此發展戰略對接的重要性。發展戰略對接一旦落到實處,不僅會成為涉及民生的眾多具體項目,也將加速中國與三國就“一帶一路”的合作,並以點帶面,帶動“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次區域與國別合作共建的新階段。此外,中俄蒙經濟走廊的打造,進一步提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也為其增添了新的重要的內容。
推動上合組織發展步入新階段
塔什幹峰會以上合組織成立15週年為契機,繼續弘揚“上海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深入發展,繼續深入上合組織擴員進程,對上合組織發展歷程産生重要和積極影響。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是上合組織的重要使命,此次峰會出臺了維穩新舉措,進一步完善了安全合作機制,為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營造了相對安全穩定的大環境。峰會還賦予上合組織新的發展內容,即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平臺,有效助推各成員國間的經貿合作,以此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此外,擴員也進一步擴大了該組織的國際影響力,對維護本地區安全穩定和推進經濟合作具有積極作用。
兩大示範作用
第一,為中國與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起到了示範性作用。在此次歐亞之旅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始終貫穿其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通過發展與重點國家塞爾維亞、波蘭、烏茲別克的合作,以雙邊合作帶動次區域合作整體發展,繼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更高水準、更廣空間邁進。同時,訪問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一帶一路”互利合作網路,共創“一帶一路”新型合作模式,打造“一帶一路”多元合作平臺,推進“一帶一路”重點領域項目等提議,為下一階段“一帶一路”建設指明瞭發展方向,也開創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新模式。
第二,樹立地區和國際合作典範。成立15年來,上合組織秉持“上海精神”,成功構建了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模式,樹立了地區和國際合作的典範,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合作機制之一。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全球經濟低迷,恐怖主義抬頭,在此情況下,上合組織在鞏固和維護地區安全、推動地區經濟合作方面繼續發揮著積極作用,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