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員展示查獲的螞蟻。
近期,媒體接連曝出海關查獲洋螞蟻、洋蜥蜴、洋青蛙等活體動物,而據規定,活體動物為快遞禁運品。既然是禁運品,為何還被頻頻“偷渡”?
一隻昆蟲帶來的“入侵”
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四川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成都海關聯合截獲了一批外來“偷渡不速之客”:百餘只頭大腿長的黑色螞蟻,比常見蟑螂大出3倍的巨型“偷油婆”……
事實上,這樣大規模、高頻率的“入侵阻擊戰”並不鮮見。
2014年6月,北京海關查獲活體蜘蛛;2014年7月,青島海關查獲郵寄進境活體蜘蛛;2016年5月,成都海關查獲活體昆蟲……
別看被偷運的昆蟲小小的體積,帶來的危害卻是極其嚴重的。
危害之一就是,引發疫情。
以美國白蛾為例。美國白蛾是起源於美國、1979年傳入我國的害蟲,已被定性為中國第二大“植物殺手”。合肥市森林病蟲害防治站站長介紹,美國白蛾一年繁殖三代,一隻雌蛾一次産卵800到2000粒,年平均繁殖0.3億到1.5億頭幼蟲,可以把100畝成片林的樹葉吃光。
據了解,美國白蛾剛出現在中國的時候,主要在遼寧,後來擴散到山東、河南、江蘇,擴散速度非常快。2009年在河南發現,如今整個河南北部都有這種“殺手”的身影;2010年在江蘇發現,如今整個江蘇北部也都有了。從2012年在皖北地區首次發現美國白蛾疫情後,目前已經擴散到安徽省長江沿線,合肥周邊的淮南、六安、滁州、蕪湖均有疫情分佈。去年,巢湖市發現了幼蟲危害,成為合肥市首個疫情發生地。
入侵生物之危害可見一斑。
誰讓生物“炸彈”入境
回到事件本身,四川檢驗檢疫局保健中心實驗室趙鋒博士介紹,如果外來蟻後入境,蟻後最多時一天可産卵達兩千多粒,蟻群發展會非常迅速,會對本地生態環境帶來巨大風險,進而造成外來生物物種入侵。
專家稱,外來入侵生物除直接威脅人畜健康與安全外,還可能由於出現異常的生物多樣性,引起本地物種基因多樣性的改變與新物種的産生,給農林業帶來嚴重危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威脅當地經濟健康發展和生態安全。
面對如此嚴重的後果,是誰促成了外來生物物種的“入侵”?
據官方介紹,以活體昆蟲為代表,多數“偷渡入境”的活體昆蟲均為商用。
四川省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説,“隨著近年來海淘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國外網站上蒐羅‘怪物’。”近年來四川省檢驗檢疫局查獲的外來活體動植物入境的總體比例增長了40%。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活體寵物”,即顯示上千個賣家,兔子、烏龜、鸚鵡等活體寵物赫然在列,其中不乏青蛙、蛇、蝎子、蜈蚣等。
搜索“寵物螞蟻”,隨即出現了琳瑯滿目的螞蟻品類。點進一家店舖發現,在售的螞蟻品種多達十余種,國內螞蟻最低僅售一元,國外螞蟻價格卻高達上萬元。檢索顯示,一款産自肯亞的收穫蟻標價最高,為14800元。
“賣螞蟻是暴利,成本價七八元一隻,出售兩三百元,最貴的螞蟻一窩賣到兩萬多元。”一位蟻商坦言。
而對於外來活體螞蟻的安全性、是否攜帶病毒等問題,賣家均避而不答。當媒體要求賣家出示入境通關證明時,賣家表示:“你去找一家能出示海關證明的店家來,我也去看看。”
“攔”不住的活體動物買賣
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引發危害的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從源頭防止,但現實中卻面臨監管難題。
北京國檢局曾披露,截獲的違法郵寄動植物入境的物品逐年遞增,經查大多是中國消費者通過網路購買,當成寵物來養。由於處罰存在困難,一些商家通過瞞報等方式從境外引進生物,非法銷售。
北京國檢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非法物品本身,截獲一批銷毀一批,不過,對於購買者的處罰和立案,還是比較困難,“我們曾經追查到購買者,但是購買者都矢口否認這些是自己購買的,大多是説遭到別人‘惡意陷害’,我們也由於證據不足而立案困難。”
監管難,不僅體現在“源頭”,快遞業也變相縱容了此現象的發生。
據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1月8日披露的2015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共有8715批次禁止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産品,企圖通過全省空港、鐵路、水運、郵件等各種口岸“入侵”四川。相關負責人表示,“通常由我們口岸截獲的外來物種都是通過郵件形式進入四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物品包括:各種活的動物。因此,快遞郵寄活體動物屬違法行為。
而據媒體調查發現,很多市民對於國家禁止郵寄活體動物的規定都表示不知情,而很多快遞公司也沒有嚴格地執行拆包檢查,部分快遞公司出於盈利考量仍在暗中進行活體動物郵寄。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郵政法實施細則禁止郵寄活物,但沒有明確的處罰規定。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也沒有明確快遞企業違規寄送活物的處罰細則。正是由於行業監管的空白,不少買賣活物的商家和急於攬活的快遞企業有了可乘之機。(于子茹)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