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決勝全面小康開局 中國密織民生保障網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李曉喻)83歲的郭棠今年春節最愛和親戚們念叨的,就是自己的退休金又漲了。
“最近三年漲得更多,現在每月有3400多元(人民幣,下同)”,家住中國北方小城的郭棠笑著告訴中新社記者,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這是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代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作出的承諾,他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其他場合,他還曾多次強調,“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
三年來,在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中國政府在民生領域抓重點、補短板、講實際的政策策略逐漸清晰。
就業歷來是牽動千家萬戶神經的大事,也是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2013年以來,中國加減法並用,擴大享受減稅優惠的小微企業範圍,取消和下放8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扶持發展“眾創空間”……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創業熱席捲全國,抵擋了經濟寒潮對就業的衝擊。
還沒畢業的“80後”博士王熙博,猴年春節和夥伴們忙著為其創辦的果業科技公司聯繫産地、開拓市場、接洽投資。公司成立短短三年,已開設了20多家線下實體店,員工超過百人,月交易額達500萬元,2016年下半年還要向外埠擴張。
隨著創業環境的持續改善,像王熙博這樣的“創客”越來越多,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也日益顯現。截至2015年,中國已連續三年超額完成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超過一萬戶。
新春同樣忙碌的還有山東沂蒙山區31歲的農民王會立。他在淘寶網上開店賣煎餅、雜糧等土特産已近兩年半,現在煎餅的月銷量已超過3萬件。如今,王會立的生活重心已從田間轉到網上,還帶動了不少村民跟他學上網,幫他全天候配貨發貨。
“我開網店,就是希望鄉親們辛苦一年的收成不再因為交通閉塞被賤賣”,王會立對中新社記者坦言,提高銷量,激發更多村民的參與熱情,讓大家靠“電腦”脫貧致富,是他最大的心願。自從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電商培訓班後,他“把網店做大感覺更有信心了”。
貧困人口是目前中國發展中的短板。習近平曾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