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提出了解決中東問題的三大關鍵,為中東和平貢獻中國主張和智慧。
關鍵一:化解分歧,關鍵要加強對話。習近平指出,武力不是解決問題之道,零和思維無法帶來持久安全。對話過程雖然漫長,甚至可能出現反覆,但後遺症最小,結果也最可持續。衝突各方應該開啟對話,把最大公約數找出來,在推進政治解決上形成聚焦。國際社會應該尊重當事方、周邊國家、地區組織意願和作用,而非從外部強加解決方案,要為對話保持最大耐心,留出最大空間。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是中東和平與對話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中方一貫支援地區國家維護主權的努力,支援地區國家堅持自主探索發展道路的努力,支援通過對話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通過發展促進地區穩定。
關鍵二:破解難題,關鍵要加快發展。習近平指出,中東動蕩,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發展事關人民生活和尊嚴。這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是希望和失望的較量。只有讓青年人在發展中獲得生活的尊嚴,在他們的心中,希望才能跑贏失望,才會自覺拒絕暴力,遠離極端思潮和恐怖主義。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帶一路”恰逢其時,將為中東各國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出路。中東地區是“一帶一路”戰略的西部交匯地帶,中國和中東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眾多利益交匯點和發展契合點。中國和該地區在産業轉移和承接上的匹配度高,在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開展合作的潛力巨大,中國的優勢産能與地區的人口和資源紅利相結合,將為中東地區帶來就業機會的增長和經濟活力的迸發。中方願同阿拉伯國家開展共建“一帶一路”行動,推動中阿兩大民族復興形成更多交匯。
關鍵三:道路選擇,關鍵要符合國情。習近平指出,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阿拉伯諺語講:“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癢”。在發展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沒有出路,模倣容易迷失,實踐才出真知。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只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依據自己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來決定。
中東歷史和傳統獨特,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地區國家和人民最有發言權。國際社會應該支援他們自主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正如習主席在演講中所説:“民族復興的追夢路上,難免會經歷曲折和痛苦,但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中國願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為促進中東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而努力。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