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非常、非常晴。
站在45號發射場,頭頂上方的太陽爆發出強勁能量,人覺得自己跟戈壁灘上的任何一塊石頭無異,被曬得暈頭轉向,快要“脫水”。
在距離2.8公里處,就是那一座發射塔架。再過兩個小時,神十就要發射了。
數十輛車已經等待在這裡,人們打著傘,戴著帽子,攜家帶口,在茫茫戈壁上坐下來,等待人類最了不起的科技之一為所有人打開“星際之門”。
幾小時前,航太基金會帶領一群觀摩者在大約1000米遠處參觀了發射塔架,跟塔架一比,人類顯得多麼渺小,而遠遠望去,筆直的地平線上,有一個很小的藍色針尖,那就是能夠使我們離開地球引力的偉大創造了。跟整個地球一比,神舟飛船簡直太細小了,當它進入宇宙,整個宇宙又將如何看待它?
但這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就像大航海時代一樣,人類也終將迎來他們的大航太時代。
在場的一千多人忍受不了酷暑折磨,紛紛回到車內避暑。其實人是多麼脆弱的生物,他們能夠上太空,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科技就是人類的外骨骼。
發射前20分鐘,大家又紛紛急不可耐地跑出來,希望佔一個好位置觀看。
人們一字排開,拉成一道人墻。後排的人想擠到前排去,原本在前排的人由於被後擠上來的人擋了視線,又往前擠,這麼週而复始,這條戰線默默地往前移了一百多米。人墻中的人來自不同地區、各行各業,有的人在忙著給孩子穿鞋,有的人在打電話,還有的人沉默著端起“長槍短炮”對準發射塔架。望著他們,記者忽然意識到,太空不再和大多數人無關,而未來,太空將進入他們的孩子的日常生活。
遠處隱約傳來倒數計時的聲音:“30秒。”“20秒。”
人群開始騷動不安。一位戴草帽的老爺爺皮膚曬得黝黑,操著不知何處的方言跟他三四歲大的小孫女説:“看那兒,快看那兒。”
當記者將手機對準發射塔架時,恰好點火了,當時完全沒有聽見倒數,火箭兩邊分別噴射出兩團褐黃色的煙霧,一陣巨大的震動傳來,心臟應著震動,人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震住,思維暫停。
預想中的熱浪並沒有撲來,也許是因為氣溫太高了,也沒有聞到任何氣味,或許2.8公里還不夠近。神舟十號就這樣震動著在場一千多人甚至更多人的心臟,轟隆隆起航了。
這一刻,記者竟然非常緊張,比看電視緊張得多!
記者看了一眼手機,確保它對準火箭,再看一眼真實的景象,發現現實中的景象遠遠比錄下來的場景更近、更大、更立體。
沒有想像中的歡呼,那一刻人群相對安靜,只是有人急促地説:“開始了開始了。”“點火了點火了。”
這種震驚中的寂靜持續到火箭升向高空,有人帶頭鼓掌,人群中才爆發出各種方言的歡呼。
在方言版歡呼聲中,兩個稚嫩的聲音飄出來:“再見……”“拜拜……”
記者一直盯著火箭,逐漸逐漸變小,助推器分離,尾部噴出一股白煙,這股白煙擋住了它的去向,慢慢飄散開來。人群慢慢散開。
一個小男孩癡癡看著發射塔架。
“更重要的是,在宇宙137億年的漫漫歷史裏,我們這群人恰好生活於人類的太空時代的開端。這實在不可思議,好像當年總鰭魚上陸的那一瞬。在這個劇變的時代,有很多人註定不是一路人,而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人是一路人。”北京的一位科幻作家在這一天寫到。
站在這個時代的開端,跟飛船“再見”的孩子會見證人類的大航太時代。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