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對全國液體乳産品進行抽檢的結果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産的一批次産品被檢出黃麴霉毒素M1超標140%,黃麴霉毒素M1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針對這一情況,蒙牛在官網承認這一檢測結果並“向全國消費者鄭重致歉”。
然而,蒙牛的這番表態卻遭到強烈抨擊。當奶製品品質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民眾心頭難愈的傷疤,僅是“道歉”顯然不足以平復他們的憤怒和質疑,事後聲稱“把好品質關”不如對已經造成的嚴重後果給出一個合理的交待和解決方案。
從陷入“三聚氰胺事件”到多次爆出“品質門”的2011年,蒙牛站上輿論風口浪尖的理由大多不再是行業龍頭的輝煌戰績,而是對其眾多問題産品的不安與質疑。
1.“三聚氰胺事件”蒙牛落水
2008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開展液態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液態奶是安全的。然而,蒙牛121批次受檢産品中卻有11批次檢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導致蒙牛乳業當年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高達數億。
2.蒙牛特侖蘇牛奶違規添加OMP
2009年2月11日,多家國內媒體報道稱蒙牛特侖蘇添加劑OMP不合法。學者方舟子撰文稱,OMP裏的IGF-1能增加癌症發病率。2月12日,蒙牛向媒體公開北大醫學部研究報告,稱OMP具有明顯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此報告已公開部分並未列明試驗方法。13日,衛生部等六部委組織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進行研討,認為該産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指出未經衛生部批准添加OMP,違反了《食品衛生法》,並擅自誇大宣傳産品功能。2月14日,蒙牛集團回應稱,蒙牛把OMP原料作新資源食品原料對待,所以不存在申請。OMP與IGF-1不是同樣的物質,不能致癌。
3.廣東抽檢蒙牛“隨便”雪糕大腸菌群超標
2011年11月,廣東省工商局公佈第三季度雪糕飲料食品品質監測情況,包括蒙牛“隨變榛子巧克力雪糕”在內的12個批次雪糕被查出不合格。其中,蒙牛不合格雪糕在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兩個重要微生物指標中超標。有衛生專家表示菌群總數、大腸菌群不合格,易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嚴重超標易引發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
4. 蒙牛冠益乳酸奶驚現“蟲子門” 廠家不予處理
消費者陳某在超市買回一瓶蒙牛冠益乳酸奶,回家打開發現臭味撲鼻,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在一塊,用吸管挑出來一看,居然全是死蟲子。對此,消費者陳某表示很氣憤並撥打電話投訴。然而,蒙牛客服卻以時間太晚為由推脫,拒絕到現場。陳某只好留下電話,讓其擇機處理。
5.251名小學生飲用蒙牛學生奶後集體食物中毒
2011年4月22日,陜西榆林市發生一起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榆陽區魚河鎮中心小學700余學生喝完蒙牛學生奶20分鐘後,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16名學生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在家長要求下,200多名出現同類症狀的學生被送往榆林市三家大醫院接受診療。醫院初步診斷為細菌性食物中毒。
6.蒙牛低脂高鈣奶發酸發綠 廠方稱“一筐桔子總有一兩個壞的”
2011年8月,譚先生一行在長沙某酒樓吃中餐,原裝沒開封的牛奶,倒出來卻是發綠的水。撥打廠家電話後,蒙牛乳業投訴專員竟辯稱:“天氣炎熱,紙質包裝難免會出現變質情況,就象一筐桔子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會是壞的一樣。我們産品都是經過高溫滅菌,密封之後,才運往各個市場。産品並沒有品質問題,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高溫撞擊等因素導致包裝出現‘漏氣但不漏奶’情況。空氣進入,微生物發酵才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7.蒙牛雪糕裏吃出螺絲帽 要求刪微博才賠錢
8月,一網友發微博報料稱,自己拆開買回的蒙牛雪糕要吃時,發現雪糕背面竟嵌有一顆直徑約1釐米的黑色螺絲帽!該微博不到一天時間被300余人頻頻轉發,引發熱議。網友隨後撥打了蒙牛雪糕包裝袋上的投訴熱線向蒙牛集團總部投訴。蒙牛相關負責人回復網友表示已經核實此事,公司根據以往經驗,經協商最終同意賠償網友500元,但前提是需要把相關微博徹底刪除。
8. 蒙牛乳業特侖蘇有機奶致消費者嚴重腹瀉遭投訴
珠海市一消費者在小賣部購買了一箱蒙牛乳業生産的特侖蘇有機奶,生産日期為2011.05.15。不想剛喝完一盒後就出現嚴重腹瀉。該消費者向蒙牛公司反映問題後,該公司承認是他們的牛奶,卻拒絕承認牛奶有問題,説他們的産品都有國家檢測合格報告,是合格産品,讓消費者自己把牛奶拿去檢測。
“只為優質生活”的蒙牛尚且如此,社會大眾還能相信什麼?
[責任編輯: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