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由傳統的農業社會轉入城市化社會,但由於我們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適應,致使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存在諸多‘亞健康’。”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先生20日就如何看待中國城市化進程話題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這位曾經多年致力於山東農村發展研究的專家認為,到“十二五”末,中國的市民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民,這意味著中國正在步入城市化主導社會發展的新時代,城市化已經凸顯其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地位。
“如同毛澤東當年把率領中共進京主政稱為‘進京趕考’一樣,目前的從農業社會轉入城市化社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革命性變革,更是城市管理層的又一次‘趕考’”。
鄭貴斌説,“但是我們的管理者對這次趕考還沒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在思想認識、戰略指導、體制機制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這使得中國城市化存在著“亞健康”。
鄭貴斌批評在過去一段的時間裏,中國的有些城市在建設中注重的是規模擴張,存在著“攤大餅”現象,以致不少地方在城市化進程中缺失人性、生態、品位、文化的考量,在城市定位、城市發展品質、城市規劃與管理水準等方面不到位,短期行為嚴重,“道路鋪了扒,扒了鋪;房子蓋了拆,拆了蓋,十年拆三拆,十年蓋三蓋。”
他表示,出現這些問題,反映了一些城市管理層對城市定位的選擇的局限性,缺乏全球化思維。鄭貴斌稱,城市定位“關係到城市未來的發展,定位準確,發展可能順利,定位失誤,發展成本太大”。
與此同時,這位專家認為,中國在城市化建設過程的趕考中,應當完成城市規劃由重視産業項目向重視城市佈局的轉變、功能定位由經濟開發功能單設分立向複合型多樣化的城市綜合功能的轉變、從土地開發管理向常態化城市綜合管理的轉變、政府從發展經濟的承擔者向為城市發展的提供公共服務的角色轉變。
在鄭貴斌看來,目前的中國城市化發展要透過全球化視野,打好民本、特色、品質、文牌、開放五張牌,提高文化引領下的綜合發展,同時擯棄 “亞健康”,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重視社會民生建設,建設真正宜業、宜居、宜遊、宜學、宜商的現代城市。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