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許久不更新 有的只發佈不答問 有的更像“縮略版官網”
最近,越來越多政府部門織起“圍脖”,用新媒體發佈資訊與群眾互動。一些微博“粉絲”反映,有的政府部門微博更新及時、實用資訊頗多,有的則許久不更新、或成為“縮略版”政府官網,令“粉絲”大失所望。
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粉絲”們提出,希望政府微博為民辦事與民互動,迅速回應突發事件,並能借鑒經驗進行形式創新。
能否互動為民辦事?
微博“粉絲”李小姐反映,最近她登錄一家政府部門的微博,留言詢問有關小區物業管理事項。1小時後,微博發佈新帖回應:“我們收悉您的留言,相關問題將及時交由有關部門受理,還會第一時間回復處理結果,感謝您的關注……”李小姐見了十分高興,每幾分鐘就刷新一下微博,但足足等了一星期,都沒有人給予回應。
根據復旦大學發佈的 《中國政務微博研究報告》,截至今年3月,全國實名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有1708個,政府官員微博720個。記者在上海一些地方政府微博上看到,有些微博註冊不久就悄無聲息,與“粉絲”期待的“政府微博能為民辦事”需求相去甚遠。
一些政府部門負責人對此回應:開設微博的往往是政府新聞辦公室,他們將微博看作一個資訊發佈平臺,但由於背後缺少職能部門的參與,微博難以發揮辦事作用。
不過,長寧區政府新聞辦的“常萱圍脖”卻為“粉絲”解決了不少實際難題。“常萱圍脖”發佈微博1009條、擁有1.6萬名“粉絲”。不久前,有網友回復微博,訴説新涇四村突然停電、居民熱不堪言的問題,“常萱圍脖”立即將資訊告知所在街道。街道幹部與供電所共同出動,當晚就通過應急供電設備進行供電,並在3天內更換了所有老舊電纜。
一些市人大代表認為,政府微博與其他微博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相當於一個職能機構,是政府為民服務的新平臺,這意味著政府微博應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同虛設”反會引起群眾不滿,進而損害政府形象。
能否迅速回應突發?
“一聽説發生突發事件,我們都會立即上政府微博‘求證’。”許多微博“粉絲”都説,他們認可政府微博上的資訊真實性,希望儘快能得到印證。
大學生網友小趙説,前不久,人民廣場迪美廣場發生一起歹徒持刀捅向年輕女子的兇殺案,事情一齣,微博上立即有人大量轉發“大家少出門”的“提醒帖”,嚇得他險些取消當天去人民廣場的計劃。好在民警在微博上很快跟進最新調查原因,澄清那起案件緣起情殺,並請公眾不必恐慌,小趙這才放下心。
因為資訊發佈及時,上海地鐵官方微博“上海地鐵shmetro”成為不少網友的“出行指南”。上班族徐女士説,她每次搭乘地鐵前都會上地鐵微博瀏覽一番,能第一時間看到哪些站點採取限流措施、哪些站點列車故障等資訊,此外這裡還有尋人尋物、天氣預報等溫馨提示。
但也有網友説,最受關注的食品安全類事故等,往往在微博上毫無反應。一些政府部門發佈的內容與政府官網內容相似,以舉行哪些會議、領導出席哪些活動為主,有時還直接複製官網上的“辦事指南”進行分段粘貼,對於突發事件卻避而不談。
“微博在突發事件中的作用特別值得重視。”市政協委員張楨垠認為,突發事件發生後,如果官方沒有及時表態,謠言或虛假資訊將會迅速充斥微博網路。建議政府微博強化 “時效性”,第一時間發佈準確資訊,不僅能解疑釋惑,也是政府對突發事件危機管理的有效手段。
能否創新發佈形式?
在不少微博“粉絲”的眼裏,政府微博有時顯得“高高在上”。記者看到,一些與市民密切相關的政府微博,經常發佈社區活動、健康提醒類便民資訊,對於“粉絲”留言提出的問題卻很少答覆,幾個月來留言量越來越少。還有“粉絲”説,部分政府微博有“自娛自樂”之嫌,一條微博發佈後,轉帖或留言一片叫好聲,看起來像是“託兒”穿上“馬甲”自我宣傳。
對此,張楨垠建議,政府微博也應注意創新形式增強互動,比如,可以多學習商業品牌在微博所做的行銷實例,開展微博評選、有獎徵集微博等活動,也可以經常發佈活動照片,以此充分激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還有“粉絲”舉例説,普陀法院的微博“圖文並茂”形式新穎,不僅會發佈一些公眾開放活動預告,還會及時貼上活動現場照片;在向被執行人發佈“限制高消費令”等集中執行活動中,法院也會及時發佈被執行人資訊,邀請社會各方參與監督。“我們很願意上這樣‘新潮’的微博,希望一些政府部門也能學學。”(本報記者 欒吟之 實習生 柯珍妮)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