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於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
兩年來,中國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權利得到有力保障,實現了《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
(一)少數民族權利
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得到依法保障。目前,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都有全國人大代表。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有少數民族代表411名,佔代表總數的13.76%,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中有少數民族委員25名,佔委員總數的15.53%,均超過少數民族人口占人口總數8.49%的比例。人口超過100萬的18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截至2010年底,全部155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中均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或自治旗旗長)也依法全部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全國共有290多萬名少數民族幹部。
少數民族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民族自治地方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已達到100%。目前,全國共有18所民族院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規模超過20萬人。民族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約8.3萬所,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總數為2309.85萬人。全國有300多所普通高校舉辦了民族預科班,每年招生規模達3萬餘人,累計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生20余萬人。國家累計投資超過20億元用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等地推行寄宿制教育。在內地設立的西藏中學和新疆高中班累計招生超過4萬人。
少數民族自由、平等地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得到保障。目前,適應各民族語言環境與教育條件的雙語教學模式基本建立。到2010年,全國1萬餘所學校開展了雙語教學,在校生近500萬人;有14種少數民族語言廣播,8種少數民族語言電視;在內蒙古、新疆、西藏等10個省、自治區建立了11個少數民族語電影譯製中心,覆蓋34個少數民族語種或方言,自2009年起已完成466部數字電影的譯製和361部少數民族語數字電影譯製發行版的製作;7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能夠在電腦中廣泛使用;國家投入1.2億元,扶持發展少數民族出版事業,36家民族類出版社用23種少數民族文字出版各類圖書;國家扶持少數民族文字報紙近百種、期刊192種。
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國家建立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和傳承人認定制度,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國家設立了熱貢文化、羌族文化、土家族苗族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截至2010年底,國家累計投入3億元,用於發展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兩年來,國家推出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少數民族題材影視作品,舉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專場”、“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調演”等活動。
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少數民族的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兩年來,國家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7.79億元;安排興邊富民補助資金11.84億元,其中西藏1.53億元,新疆2.4億元。2010年,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行政村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已達2344元,比2005年增長2.6倍。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區生産總值為5418.8億元,西藏自治區地區生産總值為507.5億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10.6%和12.3%。截至2010年底,640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均已基本實現了具備條件的特困村通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有學校、有衛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飲用水、有安居房、有穩定解決溫飽的基本農田或草場。
(二)婦女權利
婦女平等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得到保障。十一屆全國人大女代表佔代表總數的21.3%,全國政協女委員比例為17.7%。各級政府組成人員中女幹部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農村婦女參與基層民主管理的水準逐步提高,2009年全國村委會成員、居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分別為21.5%和49.7%。
婦女的就業權利和獲得經濟資源的平等權利得到保障。截至2010年10月,全國共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66.05億元,幫助41.05萬名城鄉婦女創業。各地婦聯開展的來料加工、手工編織項目,帶動400多萬名婦女就業。“創辦你的企業”項目每年培訓婦女5萬人次。截至2010年9月,全國工會女職工組織已達158.9萬個,佔已建工會組織的77.61%。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簽訂數已達71.36萬份,覆蓋企事業124.39萬家,覆蓋女職工5424.46萬人。
國家將人口和計劃生育及生殖健康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全國所有縣和95%的鄉(鎮)設立了人口和計劃生育資訊、諮詢與技術服務中心。80%以上的縣開展了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2010年,接受宮頸癌、乳腺癌檢查的農村婦女人數分別為649萬和87萬,享受住院分娩補助的農村孕産婦人數為884.7萬,住院分娩率達96.7%。兩年來,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1.6億元,支援中西部地區縣級計劃生育服務站和鄉(鎮)中心服務站的設施建設;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億元,補助購置1822輛流動服務車,改善了為育齡婦女提供生殖健康優質服務的條件。
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工作進一步加強。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專門法規,許多地方公安機關在“110”報警網路提供家庭暴力報警服務。有條件的地方法院設立了維權合議庭和反家暴合議庭,部分法院開展了家庭受害者人身保護令試點工作。
(三)兒童權利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得到完善。截至2010年,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地方性配套法規的修訂工作,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地方性法規。兩年來,有關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少年法庭工作的若干意見》,《刑法修正案(八)》對未成年人犯罪宣告緩刑、構成累犯以及免除輕罪報告義務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目前,全國法院共設少年法庭2219個。
兒童健康權得到有效保障。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增加到11種,可預防12種疾病,接種率達90%以上。兩年來,國家免費為15歲以下兒童接種B型肝炎疫苗5762.9萬人。農村兒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補償超過70%,符合民政醫療救助條件的家庭可再獲20%的補助。
全國地級以上城市都擁有兒童福利機構,初步形成兒童福利機構服務網路。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補助資金25億多元,對東、中、西部地區孤兒分別給予月每人平均180元、270元、360元的補助。繼續實施“安康計劃”,為青海等地孤兒贈送兒童重大疾病公益保險11.7萬餘份。實施《“十一五”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規劃》,投入15.2億元,新增孤兒安置床位約5.7萬張,每年為10萬名左右的孤兒提供服務。
預防和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取得新進展。《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2008—2012年)》得到貫徹落實,有關部門建立了來歷不明人員、疑似被拐人員資訊通報核查機制。2009年4月起在全國開展“打拐”專項行動,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破獲拐賣婦女案件9165起、拐賣兒童案件5900起,解救被拐賣兒童9388人、婦女約1.8萬人。打掉犯罪團夥3573個,刑事拘留拐賣犯罪嫌疑人2.25萬人。兩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組織兒童乞討等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刑事案件7395起,依法嚴懲罪犯9596人。2010年,中越雙方在兩國邊境開展打擊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並簽署《關於加強預防和打擊拐賣人口合作的協定》;中緬簽署《關於加強打擊拐賣人口犯罪合作諒解備忘錄》。
(四)老年人權利
老年人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2011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2005—2009年連續增加的基礎上,月每人平均增加140元。目前,全國已建成養老機構3.8萬個,床位266.2萬張;社區服務中心17.5萬個,城市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9.3萬個;基層老年文化活動設施70多萬個;老年大學(學校)4萬多所,在校老年學員超過430萬;全國性老年社會團體14家,分會遍及全國各地;老年人協會80多萬個,會員超過3500萬;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6萬多個;老年維權協調組織約9.6萬個。
(五)殘疾人權利
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法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徵求意見稿)》已公佈,《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國家標準已正式頒布實施。2010年3月,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見》。2010年,全國3592個法律援助機構為5.4萬多名殘疾人提供了辯護、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務。
殘疾人康復服務水準不斷提高。兩年來,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8億元,支援396所中西部地區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全國有社區康復站約14.5萬個,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數累計1268萬;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4029個,14.5萬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得到機構托養服務;實施“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惠及4萬名貧困殘疾兒童。
兩年來,有關部門出臺了《殘疾人航空運輸辦法(試行)》,修訂了《民用機場旅客航站區無障礙設施設備配置標準》,修訂了《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使更多殘疾人獲得申請駕駛證的資格。100個城市開展無障礙城市創建工作,1118個地市、縣系統地開展無障礙建設。27個省級電視臺開辦了手語新聞欄目,341個公共圖書館建立了盲人閱覽室。
200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加快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截至2010年底,全國特教學校共1706所,特教班1.6萬多個,在校殘疾學生55萬人。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專項資助殘疾學生政策。截至2010年,納入“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擬新建或改擴建的1160所特教學校,有80%已經建成。
繼續開展“全國就業援助月”、“萬人就業工程”等專項殘疾人就業援助活動。城鎮新安排67.4萬殘疾人就業,就業人數達到441萬;農村1749.7萬殘疾人實現就業。
貧困殘疾人的扶助力度進一步加大。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優先解決城鄉低收入殘疾人家庭住房困難的通知》,幫助22萬餘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了危房改造。城鎮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人數達405萬;城鎮集中供養殘疾人和農村五保供養殘疾人分別達到10.6萬和60.5萬;292萬城鄉殘疾人獲得臨時救濟,160.4萬城鄉殘疾人得到定期補助。
為殘疾人提供更廣泛的機會參加體育文化活動。開展全國特奧日,建設了27個示範性國家全民健身助殘工程,參加了美國冬季特奧運動會、溫哥華冬季殘奧會等四十項國際賽事。到2010年5月,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殘疾兒童藝術節等重大體育文化活動,在1000個社區開展殘疾人文化進社區活動。上海世博會設立“生命陽光館”,開創了在世博會上設立殘疾人館的先河。
五、關於人權教育
兩年來,通過多種形式的人權教育和傳播普及人權知識,公民的人權意識和維權能力明顯提高,完成了《行動計劃》確定的任務。
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增加了法律和人權方面的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中,引導兒童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熟悉兒童權利。在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中,介紹了17項關於法律和人權方面的內容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等課程中,介紹了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以及國際人權公約的有關內容。
高等院校深入開展人權理論研究與教育。國際人權法等三部人權法教材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的人權研究機構近30個,數十所高校開設了人權法和人權教育課程,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招收和培養人權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部在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廣州大學設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有重點地開展針對公職人員的人權教育培訓。兩年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了四期人權知識培訓班,對各級黨政幹部和司法系統幹部等進行人權知識培訓。中央黨校和各級黨校普遍把人權納入教學內容,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人權知識教育。公安機關開展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培養民警的法治意識、程式意識、證據意識和人權意識。兩年來,全國縣級公安局長、監獄長、司法局長分別接受集中培訓,強化人權法治意識。
面向大眾的人權教育廣泛開展。兩年來,中國人權研究會等人權研究機構編寫出版了《中國人權在行動》、《中國人權建設60年》等書籍。《人權》雜誌、中國人權網等媒體積極促進人權知識的普及。
六、關於國際人權義務的履行及國際人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兩年來,中國認真履行已參加的國際人權條約規定的義務,倡導並積極參與國際人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新的努力,落實了《行動計劃》的要求。
中國重視國際人權文書對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重要作用,認真履行條約義務,及時向相關條約機構提交履約報告,與條約機構開展建設性對話,並充分考慮條約機構提出的建議與意見,結合中國國情對合理可行的建議加以採納和落實。
兩年來,中國政府撰寫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二次履約報告、《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和第四次合併履約報告(包括履行《〈兒童權利公約〉關於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製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最新情況)、《〈兒童權利公約〉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首次履約報告和《殘疾人權利公約》首次履約報告,廣泛徵求相關部門、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和社會公眾的意見,並分別向聯合國提交了上述報告。
2009年,中國政府派團出席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審議中國履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十至十三次合併報告的會議,與委員會進行了建設性對話。8月28日委員會通過並公佈審議結論,積極肯定了中國政府在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扶持人口較少民族、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舉措和成就。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委員會審議結論,于2010年8月就審議結論中的部分建議向委員會提交了反饋材料。
中國政府認真履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積極開展反腐敗領域的國際合作。2009年以來,先後派代表團出席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及公約框架下履約審議、資産追回和預防腐敗工作組歷次會議和磋商。
中國正在進行一系列立法、司法改革,目前已完成對律師法和國家賠償法等法律的修訂,為儘早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創造條件。
中國致力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中國繼續深入參與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機構的工作,派代表團出席人權理事會第四至十輪國別人權審查,推動理事會以公正、客觀和非選擇性方式處理人權問題。2009年2月,中國首次接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查。中國代表團在審議會議中全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努力的目標,與各國進行了開放、坦誠的對話。許多國家肯定中國在人權領域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並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中國代表團以嚴肅和高度負責任的態度,認真研究了各國所提的建議,接受了所有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共42條。同年6月,人權理事會全會核可了工作組審議中國的報告。
中國與聯合國人權特別機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2010年12月,中國政府接待了糧食權特別報告員訪華。中國繼續重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在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作用,每年均向高專辦捐款支援其工作。落實了與高專辦簽署的人權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國重視並繼續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專門機構和其他相關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繼續積極參與亞太地區、次區域框架下的人權交流活動,出席人權理事會雇傭軍問題亞洲區域磋商,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中國繼續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有關國家和區域組織開展雙邊人權對話與交流。兩年來,中國與歐盟、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分別舉行了人權對話或磋商,並與發展中國家廣泛開展了人權交流。
中國的非政府組織積極開展國際人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兩年來,中國人權研究會兩次舉辦“北京人權論壇”,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官員、專家進行了交流。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