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瞭望:知名社會組織應存敬畏之心,行謹慎之道

2011年07月11日 11:17:42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知名社會組織也是從草根組織成長起來並逐步積累起公信力的,在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大趨勢下,更應存敬畏之心,行謹慎之道

  新浪微博上一個名叫“郭美美Baby”的網友,自6月21日起成為聚焦人物。這個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的20歲女孩,其認證身份居然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而其真實身份至今眾説紛紜。網路的聚焦點也從對“微博炫富”現象的鄙視,逐漸演變為對知名社會組織公信力的質疑和非議。

  嘈雜聲中,“紅十字商會”、紅十字會、商業紅會、中紅博愛、王鼎公司等若干個真真假假、關聯嵌套的當事者,先後被挖出並逐個剖析分解。一時間,相關方紛紛發表聲明、微博或接受媒體採訪進行澄清、解釋。但網友仍然緊追不放,希望揪出那條更大的“魚”。

  對此,《瞭望》新聞週刊採訪的多位關注社會組織管理的專家指出,在我國,像紅十字會一樣的知名社會組織還有很多,有的具有官方、半官方性質。“郭美美事件”紛紛攘攘的背後,其實是公眾對於社會組織特別是知名社會組織運作機制不透明的不滿。知名社會組織也是從草根組織成長起來並逐步積累起公信力的,在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大趨勢下,更應存敬畏之心,行謹慎之道。

  不透明暗損公信力

  7月4日,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在其個人部落格中表示:“郭美美事件對我們來説,是壞事,也是好事。壞事是由於她的炫富、她虛構紅十字會不存在的機構名稱和職務,引發了公眾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誤解和不滿,嚴重損害了紅十字會的形象和聲譽;好事是使我們通過這次事件,看到了行業紅十字會乃至整個紅十字會系統在組織建設、業務開展、資金募集、項目運作等方面還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並切實進行研究和整改。”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馬慶鈺教授就此對本刊記者説:“這件事和過去一段時間國內一些公益性組織運作不透明有關係,大眾不清楚自己捐贈的錢和物的最終去向,主觀上就會認為這裡存在‘貓膩’。因此,社會組織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近年來,我國地震、雨雪冰凍、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災害頻發。2008年5月,民政部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第二天即向全國公佈,在全國、中央層面捐贈善款的三個主要渠道:一是民政部,二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三是中華慈善總會。此後的一週之內,便收到超過100億元的社會捐助,動員速度之快令全世界瞠目。

  一位網民的留言代表了眾多捐贈者的心聲:“我們能為災區人民做的不多,只希望每一份愛心都能讓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但願愛心不被打折。”

  此後的3年中,全國性大規模的捐助活動又進行過多次。與此同時,對捐款的流向和用途,以及這些知名社會組織運作機制的質疑聲也逐漸響起。2008年即爆出“萬元高價帳篷事件”,此次網民對“郭美美事件”的非議和圍攻,更是深入紅十字會的組織結構、運作機制、管理方式、項目合作等多個方面。

  受訪專家指出,在發達國家,慈善機構不但每筆捐款都要有詳細的使用説明向公眾報告,其會計賬目,甚至工作人員的工資都要公開。作為公益性組織,公眾最擔心的問題是它打著公益的旗號來進行一些不規範的運作,甚至違背其非營利本質而進行營利性運作。如果各界對這些社會組織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則很容易引起內部腐敗行為的發生,從而激發信任危機。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何海波説,目前為止,並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紅十字會有嚴重違規的問題。但社會的廣泛質疑,顯示了民眾對某些知名社會組織的不信任。這警示某些知名社會組織亟須轉變管理方式,加強業務的透明度,從而在公眾面前建立自己新的形象。

  王汝鵬在部落格中承認,“這次因郭美美事件引起的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質疑,是某種社會情緒的一次厚積薄發,雖然具體質疑的對像是中國紅十字會,但值得中國所有的公益慈善組織引以為鑒,並切實改進我們的工作,提高規範化管理水準,提高執行效率,推進公開透明,做透明的錢口袋。這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為什麼今年要花大力氣研發推出公開透明的捐款管理資訊網路平臺的真正動因”。他表示,這個網路查詢平臺“爭取在7月底上線”。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