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原退化面積已經達到了90%以上!”這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記者聽到的有關我們這個地球種種讓人憂慮的資訊之一。
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我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41.7%。近年國家加大投入,實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工程,但草原生態總體惡化的局面沒有被有效遏制。
草原地區生態退化問題嚴重,不僅直接影響到牧區經濟發展和牧民生活水準提高,還直接危及國家生態安全。
除了草原的危機現狀,一些草原生態治理政策實施的負面效果也令人憂慮。近年有關我國草原治理思路和一些政策效果的爭議不斷,但一些政策仍在固執地加大實施力度。正可套用那句流行語式:好,還是不好,我都一如既往地實施。
多年關注中,記者注意到,我國種種草原保護和治理政策中,以“禁”為核心、令草原“真空化”才能保護草原的治理思路和取向,需要加以審視和修正。
“淺草才能沒馬蹄”
“局部改善、總體惡化”——如果您覺得官方對我國草原生態狀況的描述太過原則和熟悉,不妨聽聽草原專家和學者怎麼説。
“我國草原面積比林地、農田面積加起來還大,但90%以上都退化了。嚴重退化的應該在50%以上。”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教授、國家草地生態系統沽源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王堃説。按王堃的解釋,他所謂的嚴重退化,就是快變成沙地、鹽鹼地、不毛之地了。這種地方都達到50%了,王堃用“非常可怕”來形容。
只要説到草原,中國人十有八九會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但早有專家形容,這種美景已變成“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窘境,即使在條件良好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等。
王堃説,30年前他在大學讀書時到草原去,草原還不像現在這樣。“現在別説風吹草低見牛羊,真正能把黃耗子蓋住的草地已經很少了,看了真是觸目驚心。”
草原嚴重退化,草原生物多樣性也在銳減。原來草原上很著名的野狼、黃羊等動物已經很少。牧草的多樣性在下降,草原植物種類也在減少,草場生産力每年也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今年3月下旬,農業部發佈的《2010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如此概述我國草原生態狀況:近年來,草原生態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草原生態環境加劇惡化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但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草原沙化、鹽漬化、石漠化依然嚴重。草原生態呈現“點上好轉、面上退化,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態勢。我國草原生態狀況仍不容樂觀,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