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駐日使館震後救助紀實:迎著福島核電站前行

2011年06月03日 22:04:4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發生特大地震海嘯災害。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立即啟動應急機制,決定迅速向災區派遣工作組,目的是了解中國同胞情況、給中國同胞帶去問候、開展救助中國同胞工作。圓滿完成任務回到東京的中國外交官,向本報記者講述了他們在重災區的見聞親歷。

  最先趕赴災區的外交官

  第一工作組劉敬師一秘説:“我們一行7人,分乘兩輛車,是3月11日午夜出發的,戴上保護帽,只帶上急救箱和簡單的乾糧、飲水,來不及和家人告別就匆匆上路了。一路上余震不斷,經過19個小時不停頓行駛,12日19時到達宮城縣首府仙臺市。當時仙臺停電停水,好像一座死城,我們打著手電尋找避難點。在一處有幾千人避難的學校,我們找到10多名中國公民,了解到一天能有幾瓶水和飯糰,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證。避難點中的中國同胞感謝使館這麼快就來到災區。12日晚上我們是在車上過夜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中國外交官是最早趕赴災區的外交官。

  “3月13日陰雨連綿,工作組先後走訪了8個避難所。在東北大學國際交流會館,我們找到了近200名中國留學生,他們有些焦急和不安。工作組鼓勵學生幹部發揮骨幹作用,協助做好人員資訊登記。我們還找到仙臺警察署,了解外國人遇難情況。但官方發表的死亡人數,沒有國籍之分。14日繼續收集資訊。找到各大學學生科、總務科。留學生仍是工作重點。”中國大使館是海外同胞的家,家人給同胞帶來了溫暖和信心。

  災區中國人高呼“祖國萬歲!”

  “15日接到使館通知,工作重點轉移,開始協助自願回國的中國公民撤離重災區回國。我們在仙臺市政府前廣場和國際酒店設立了集合點,並與當地政府進行溝通,要求提供車輛等幫助,但當地政府表示無能為力。我們又向當地華僑華人尋求幫助。一位嬌小柔弱的女性華人幫助我們聯繫了一家汽車公司,安排了車輛,同時提供了許多中國同胞資訊。她放下自己的工作,將孩子交給別人看護,自己一直協助使館工作。”一方有難八方援是華夏子孫的優良傳統。

  “15日晚,集合點來了七八百人,但只有5輛車。我們優先安排老人、小孩和婦女上車,並讓留學生協助。每個上車的人都要登記姓名、護照號碼和手機號,每輛都要選出車長,不到兩小時就安排好了座位,很多上車的中國公民激動得淚流滿面。截至18日連續4天,在仙臺共調集38輛大巴,撤離1800多人。後兩天撤離的主要是研修生,他們穿著工作服,胸前佩戴名簽,因僱主尚未兌現工資而身無分文,坐上大巴後他們激動地高呼‘祖國萬歲!’”

  迎著福島核電站前行

  第二工作組趙軍武官説:“我們3月14日出發,一行8人分乘兩輛車,任務是搜救。4個重災區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我們從南向北——茨城縣、福島縣、宮城縣、岩手縣,一路搜救。我們一行在福島縣境內時,距離核泄漏核電站不到60公里,多數車輛是遠離核電站而去,我們一行是向著核電站前進。我們除了做好搜救中國公民的任務外,還幫助日本人救災。我們身穿迷彩服,日本人以為我們是他們的自衛隊員,請我們參加搬運屍體。儘管屍體氣味刺鼻,我們二話不説就一起幫助抬。我們知道自己代表中國,要表現出中國人的良好形象。一個日本小學校長對我們説,當地有一位中國人向避難所捐贈了120條毛毯,希望中國大使館幫助尋找這位好心人並代為感謝。我們深入一線,不辱使命,往返7天驅車2000公里,直接搜救300多人,協助撤離近500人。我父親來探親,但沒在一起吃過晚飯。我們工作組的王偉有心臟病,帶病出征。未婚青年李揚,參加工作才兩年,主動請纓上前線,一路上不畏艱險。”

  祖國親人送去巨大安慰

  第三工作組文德盛參贊説:“我們組的主要任務是為中國國際救援隊運送補給。震災就是命令。我拿了件羽絨服就上路了,沒想到雪下得那樣大。車在中途出事故,我聯繫到一位當年參加3000名中日青年大交流的日本人,他熱情幫助我們找車。與當地華僑華人一接觸,他們都表示見到祖國親人獲得巨大安慰。我們的到來對穩定人心具有重要作用。協助中國公民從重災區撤離,是‘以人為本’思想貫徹到位的體現。抗震救災是增進國際合作的重要機會。”

  第四工作組謝城説:“震災一發生,我就前往茨城縣救助中國研修生。茨城是日本的農業大縣,中國研修生居住得特別分散。平時從東京到茨城驅車只要兩個小時,但大地震發生後開車要走10個小時。在中國同胞撤離的集結地,每天工作結束後,我們都會把場地打掃乾淨,這也是對場地的日方所有者負責。16日晚,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孩子要求撤離,但車上已坐滿,是兩個中國留學生讓出座位,讓母子3人先走。這次同胞們從重災區撤離,中國留學生出色的表現值得稱讚。茨城共計發送26輛大巴車。”

  面對記者,中國外交官沒有絲毫地自我炫耀。他們冒著遭受核輻射和余震頻繁的風險,往返途中沒有熱水、沒有熱飯,心裏想的是同胞的冷暖安危。面對日本地震、海嘯和核泄漏的大災大難,中國外交官無所畏懼,他們用對祖國的忠誠、對同胞的熱愛,在異國他鄉奏響一曲以人為本、敬業愛民的動人樂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