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美術館圖書館年底前免費開放 應對客流井噴成問題

2011年06月03日 22:05:24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連結

  本市公共圖書館三年前已免費開放

  2008年春節起,包括首都圖書館、各區縣圖書館及少兒圖書館在內的本市24家市屬區屬公共圖書館,全部取消了讀者卡工本費(10元),在全國較早實現了零門檻、零成本的圖書館服務。

  如今,圖書館的服務已經在更高層次上下功夫。目前,本市已有169家各級圖書館和圖書室實現了“一卡通”,也就是讀者在其中任何一家辦理讀者證,都可以在其他館室通用。而且,其中58家圖書館還實現了通借通還。也就是在這家借的書,可以在那家還,大大方便了讀者。去年,首都圖書館還推出了電子閱讀器服務,讓讀者可以根據喜好下載電子書和電子文獻,帶回家隨時隨地閱讀。

  國家圖書館于2008年春節取消了讀者卡工本費、年檢費以及讀者存包費等7項收費,實現對公眾免費開放。

  而美術館方面,中國美術館何時免費開放最受關注。“目前我們尚未收到相關通知,再加上還需向文化部、財政部報送方案,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暫時不能明確告知大家免費開放的具體時間表。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我們正在為免費開放做積極的準備。”中國美術館公共關係部副主任于歌説。此外,北京畫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等,也表示目前尚難明確免費開放日期。

  評論

  零門檻更考驗公眾素養

  周南焱

  繼博物館之後,全國公共美術館、圖書館也要全面免費開放,公眾將可以零門檻進入館內,享受此類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這是政府為公眾做出的一件好事,順應了當下公眾日益擴大的文化需求。不過,面對免費開放的好消息,令人驚喜之餘,也需對公眾提個醒,參觀美術館或在圖書館閱覽,更需注意自身的公共素養。

  此前全國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曾引起一系列看似很小實則也大的問題,令人擔憂。參觀人數過多涌入館內,一些遊客對文物也不愛護,隨意撫摸、敲砸,致使館內設施和展品損壞。個別地方的博物館還曾引發是否應該禁止乞討群體進入館內的爭議。觀眾的素質參差不齊,確實讓館方頗為煩惱。

  作為公共文化場所,美術館、圖書館自然應對所有公眾開放,為公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既然要免費開放,就意味著不管是教授、白領,還是農民工、拾荒者,我們都沒有理由拒絕哪個群體入內,每位公眾都有權利享受公共文化資源。而對於每位公眾而言,進入館內也應主動遵守各項規則,如不應大聲喧嘩;不要過度長時間佔用觀摩設備,影響他人參觀或使用;不要爭搶著在珍貴展品前拍照;即便人多時,也不能推擠擁搡,破壞美術、圖書館這類文化場所應具有的安靜平和氛圍。

  免費開放往往容易導致遊客人流倍增,館內清潔衛生恐怕也會面臨新考驗,遊客個人的素質更要提升。據報道,某博物館免費開放日,不乏有遊客亂扔雜物、果皮紙屑,隨地吐痰。身處公共文化場所,這類不雅的行為不僅影響館內的正常秩序,也有損遊客的個人形象。同樣,進入收有眾多珍貴藏品、藏書的美術館、圖書館,公眾更需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

  簡言之,美術館、圖書館向公眾敞開大門,讓大家有更多的機會免費接觸文化精華,反過來,大家也需要倍加珍惜公共文化資源。我們進入館內之前,是否可以自我提醒一下,來這裡不是在小區遛狗,而是擴充自己的文化視野,享受一份精神愉悅。館內的文物藏品、藏書是屬於全體公眾的,每位觀眾理應對其尊重。

  希望以上種種擔憂都是多餘的。(記者李紅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