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農曆四月初一

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十二五規劃建議保障民生 讓低收入階層有房租

2011年06月03日 22:06:1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解讀 加強網路等形式就醫

  經濟學家梁小民:醫療體制改革要從幾方面著手,一是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共同發展。目前我國已把私立醫院納入到公共醫療體系,這將方便百姓就醫。二是政府要加大對醫療機構的投入。在這方面過去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從“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來看,這方面大大加強了。只有加強了投入,才能使社區醫院的醫療水準、條件得到改善,才能吸引百姓就近就醫。三是加強網路等多種形式就醫,當患者第一次在大醫院確診後,即可通過網路診療,這樣減少了患者看病的成本,也減緩了大醫院排隊的壓力。在醫藥價格方面,一方面要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以供求關係為杠桿的藥價市場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機制,尤其是對基本用藥的監管,這包括價格上的,也包括藥物品質上的。

  建議 全面實現住有所居目標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面實現住有所居目標,切實履行政府對中低收入群眾住房保障的職責,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完善政策性住房體系,增加土地供給,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監督管理,對符合保障條件的申請家庭做到應保盡保。合理引導住房消費,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建設多元化的住房租賃體系,積極鼓勵住房租賃消費,引導群眾通過租賃形式解決住房問題。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公共租賃房建設管理機制和融資模式,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公共租賃房服務。積極推進舊城區人口疏解和房屋保護性改造修繕工程,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加大農村抗震節能房改造建設力度,改善城鄉居民的住房條件。

  解讀 讓低收入階層有房可租

  北京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在目前市場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從住房解決為切入點,是政府惠民、關注民生的體現,是保障民生的關鍵點,也是難點。從報告看,其基本思路是改變住房供給結構入手,讓低收入階層有房租、有房住,從而實現居者有其屋。

  從另一方面講,目前,我們在資訊的掌握上有所缺失,如從銀行、稅務、工商等方面都沒有完善的資訊平臺。這使政府無法掌握大眾消費的方向和需求,從而造成富人佔據窮人的資源。對此,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資訊平臺建設,不能讓開著寶馬車住經濟適用房的現象重演。

  第三,因為市場房價居高的情況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根本的緩解,因此,政府採取了一條加大投入公共住房體系的方式,通過公租房的建設,解決一部分人的住房問題。

  此外,政府應加大對“夾心層”的關注,這部分群體,從經濟上,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夠政策房的條件;從政策上,他們有住房的需求,但沒有申請的渠道。作為政府,應關注這部分群眾,為其改善住房條件架起一條暢通的渠道,使購房的主體,與供給方實現對接。

  建議 居民收入同步經濟增長

  居民收入較快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基本實現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廣大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解讀 “少收多撥”增加居民收入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一些人曾經提出過“中國人勤勞但不富有”這一説法。這也就是説,在中國的很多勞動者,幹得是最底層的低端工作,錢的大頭都讓別人賺走了,所以才會導致一些從事低端勞動的普通者相比之下收入較低這樣的問題。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一方面,要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解決,另外則要靠各個單位、機構增加研發費用,開拓更新的銷售體系,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來解決。這樣,一旦勞動者能夠提供更好、更有技術含量的産品,勞動者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上來了。

  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少收多撥”的方式來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可以通過讓稅,以及更多通過轉移支付,最終分配到居民個人的頭上,以此來提高居民收入。比如,在“十二五”時期,政府就可以通過擴大社保的覆蓋面,來提高城鄉居民的最低工資水準等。(記者 張楠)

  建議 減少市民出行需求

  著力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繼續堅持公交優先的方針,建設公交城市。優先推進中心城軌道交通建設,建設交通快速通勤網路,優化公共交通佈局,優化立體化公交換乘條件,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公交為主體、多種交通方式協調運轉的綠色出行體系。實施中心城路網加密,大力推進微迴圈道路建設,建設市域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提高路網承載能力和運作效率。鼓勵就近就業,從源頭上減少市民出行需求。強化交通管理,加強機動車管理和引導使用,加強交通執法管理、停車秩序管理和安全隱患治理,制定防止機動車過快增長的措施。

  解讀 引導企業機關外遷

  經濟學家梁小民:從與世界大城市相比較的角度來看,北京經過“十一五”建設,公共交通網路已相當發達,但為什麼還會擁堵呢?這主要是因為,北京中心城市內企業、機關太多,人口眾多,造成中心城區交通的總體壓力過大。要根本解決擁堵,首先必須對企業、機關和人口進行疏解外遷。這種外遷不是強制性的,而是通過改善交通線、加強北京周邊的文化、教育、醫療等軟體的建設,吸引企業等外遷。

  其次,要限制汽車的使用,這種限制要通過經濟的手段,主要是提高停車、進城的收費。

  第三,要在北京城鄉結合部修建大型立體停車場。

  建議 保障首都“菜籃子”

  積極培育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型農業企業集團,促進農業生産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業的産前、産中、産後服務體系,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為首都“菜籃子”工程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農産品。

  解讀 蔬菜自給率將提到35%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遠:為了平抑農産品價格,北京市將利用5年的時間,擴大本市的蔬菜種植面積,提高菜、肉、蛋、奶、魚、果的自給率。到2015年,本市將在現有60萬畝菜田的基礎上,在遠郊區縣再新增10萬畝菜田。並通過區域合作等方式,在北京周邊省份新開闢20萬畝合作菜田。屆時北京的蔬菜自給率將從目前的年均28%,提高到35%。

  農業主管部門:在“十二五”期間,北京將重點建設蔬菜、畜禽、水産品基地,選擇鄰近北京的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等市縣合作建設供京蔬菜生産基地。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