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談上海“1115”火災

2011年06月03日 22:06:2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高層建築火災防控本身就是國際性消防難題,高層建築的“煙囪效應”擴大了災情。此次火災的起火建築是塔式結構,體量大,火災控制難度也大;加上居民家庭可燃物多,燃氣管道緊急關閥後還有不少存量,導致火災迅速進入猛烈燃燒狀態。起火建築的東、南兩側都沒有消防登高面,消防雲梯車、舉高車無法靠近作戰。

  在這種形勢下,消防官兵採取內外夾攻的滅火方法。從外面控制火勢,用舉高車以及在鄰近建築樓頂架設移動炮和水槍陣地,堵截與強攻相結合,上下左右合圍打擊火勢;同時滅火與救人同步進行,60個攻堅組、240多名攻堅隊員強行進入樓內,挨家挨戶搜救生命。除了傳統的雲梯救人之外,還出動了直升飛機救人,這在國內是首次。基本控制火勢只用了1個小時,整個滅火救援戰鬥用了4個多小時。

  問:整個滅火救援給您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答:我先告訴你兩個數字:160和2。“160”是我們的消防官兵從著火高樓裏救出來的倖存者人數;“2”是在起火高樓的旁邊還有2幢同樣的居民樓。消防官兵到場後,立即在起火建築旁邊佈置水槍陣地,有效堵截和撲滅了快要燒到東側相鄰建築的火勢,否則旁邊兩幢建築裏的數百名居民也將遭受滅頂之災,後果不堪設想。

  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在評價這場滅火救援戰鬥時説,公安消防官兵處置及時、有力,救援成功,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避免了更大的傷亡,這是一場成功的典範戰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