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一輪的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中,部分地市將“國資委”更名為“國資局”,由直屬特設機構改為職能部門,業內産生較大反響和擔憂。記者今天(5月27日)從縣級國有資産監管現場會上獲悉,國務院國資委對此進行了專題調研,認為國資監管重大原則必須堅持。
這個重大原則就是十六大確立的“三分開、三統一、三結合”(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國資委對此高度重視,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向中編辦提交了專題報告。國資委認為,國資監管重大原則必須堅持,地方國資委的監管範圍要逐步實現全覆蓋。
黃淑和今天還表示,地方國有經濟在一些方面要體現控制力,比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礦産資源等,這有利於引領地方産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有利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
據悉,在國有資産監管模式和範圍上,各地都有創新。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不僅把企業經營性資産交給國資委監管,還根據地方實際,把金融資産、行政事業資産等交給國資委監管,採取的是“大授權”的模式。義烏市則把全市經營性國有資産按照運營特點劃轉給四大國有公司,實現了經營規模化、管理集約化。
黃淑和認為,這些地方國有資産配置效率顯著提高,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顯著增強,值得借鑒。(北京5月27日訊/記者辛紅)
[責任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