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山東陽谷等三地否認參與爭奪西門慶故里(圖)

2011年06月03日 22:08:4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山東陽谷縣城“武記燒餅”店的“潘金蓮”向樓下張望。

  

  “目前這個爭議不是陽谷挑起的,絕對不是我們挑動了全國人民的道德神經和審美神經。”面對本報記者,山東陽谷縣旅遊局副局長徐保章一再重申著自己的觀點。

  徐保章的較真與一篇文章息息相關,近日有專家撰文稱,大淫賊西門慶故里引來山東陽谷、臨清、安徽徽州三地爭奪。文章一齣,頓時引發了軒然大波。徐保章也因此多了一項任務,專門接待“慕名而來”的記者。

  朱元璋故里爭奪戰、魏徵故里爭奪戰、二喬故里爭奪戰,一系列的名人故里爭奪戰,攪動著人們的神經。西門慶故里爭奪戰更是將各地爭奪名人資源的迫切心情發揮到了極致。

  爭奪名人故里的背後是各地“饑不擇食”發展經濟的衝動,也是經濟轉型壓力下的一幅另類生態圖譜。西門慶故里爭奪風波無疑成為一個典型的樣本,風波之後,細細地梳理和反思一番,顯得尤為必要。

  19日中午,網上兩省三地爭奪西門慶故里的消息引發了崔存英的高度關注。因為這則消息裏不僅提到了陽谷縣,而且多次提到了獅子樓——《水滸傳》裏武松鬥殺西門慶的地方。

  崔存英在陽谷縣城裏經營著一家賣純棉粗布的作坊,讓他頗感興奮的是,他的店面與獅子樓僅有1.8米之隔。“這樣會讓獅子樓的名氣更大,來的遊客也會越多。”

  崔存英説,5年前,陽谷縣開始大力開發旅遊資源,隨著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前來的遊客不斷增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除了生意人,關注網上新聞的還有三地的官員。對於徐保章來説,這場風波來得有些太突然。

  爭奪風波為何突起?

  事發突然的西門慶故里爭奪風波源起一篇學者的文章。

  5月4日,南開大學學者、天津市歷史學學會理事裴鈺在《中國經濟週刊》刊發了一篇文章《西門慶故里兩省三地之爭:野百合也有春天》。該文章中稱:名著《金瓶梅》引發了兩省三地的“西門慶故里之爭”,具體涉及山東省陽谷縣、臨清市和安徽的黃山市。

  該文章中稱,陽谷縣打造的“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佔地25畝,主要包括三大景區——水滸文化遊覽區;宋代民風民俗商業遊覽區和《金瓶梅》文化遊覽區。

  該項目裏的景點包括:西門慶和潘金蓮初次幽會地點——“王婆茶坊”;西門慶經營的産業,如生藥鋪、鹽鋪、當鋪和綢緞莊等;在景區內,還懸挂著100張《金瓶梅》的插圖連環畫,以及西門慶7個妻妾的精美畫像。

  該文章中稱,臨清市的“西門慶項目”亦力壓陽谷,其“金瓶梅文化旅遊區”項目,佔地8公頃。其中與金瓶梅相關的具體項目包括,在福德街建設《金瓶》文化街區,按照《金瓶梅》的描寫,建設西門慶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個“金瓶梅”式的大觀園。

  2006年,黃山市徽州區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金瓶梅》遺址公園等項目,並於當年5月1日對外開放。徽州區稱,根據考證,西門慶不是山東人,而是安徽人,是徽商的代表。

  裴鈺在文章中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近十年來,三地都紛紛舉起‘西門慶故里’招牌,競爭不息,西門慶也被一改在傳統文學名著中‘大淫賊、大惡霸、大奸商’的藝術形象,華麗轉身成為當地政府追捧的文化産業英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