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廣播網報道:海地地震發生後,世界各國相繼派出救援隊前往海地進行救助。我國也在第一時間派出了國際救援隊。在我國的救援隊隊員當中,來自解放軍某工程部隊和武警總醫院的軍事人員佔了絕大多數。而美國更是動用了數千名軍事人員和眾多軍事設施參與救援。那麼,在類似海地地震這樣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中,軍隊和軍人起著什麼作用呢?記者專訪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王寶付,為各位網友獨家解析軍隊和軍人在類似海地地震這樣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作用。
中國救援隊救治海地受傷民眾 圖片來源:中廣網
中國國際救援隊反應迅速,平時訓練有素、經驗豐富、水準較高
記者:以軍人為主體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海地災區後,已經連續5個晝夜進行不間斷救援。從反應速度和救援水準來看,中國國際救援隊表現如何?
王寶付:之所以説我們國家救援隊反應快,一個就是決策快。我們知道海地發生地震當時北京時間1月13號早晨6點左右,那麼我們的救援隊出動是非常迅速的,我們是12:30接到命令,下午2點半出發,16點登機,經過20個小時的飛行很快到達海地。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速度和國內外的好評,我想這支軍隊對重大的緊急情況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都有一套非常好的應急機制,決策判斷非常迅速果斷,另外我們救援隊的戰備水準非常高。這些年來我們這支軍隊屢次接受考驗,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也經過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做的非常好。我認為是世界高水準的一支國際救援力量。
軍隊是反恐、維和、搶險救災等行動中的突擊力量,可提升國際影響力。
記者:抵達海地後,中國國際救援隊連續奮戰。到19號,他們已經挖出包括聯合國駐海地最高官員赫迪 安納比等7名外國人和8位中國維和警察在內的15具死難者遺體。在殘垣斷壁之間,中國醫療隊開放小型流動醫院,第一個搭起簡易醫療所,救治傷員、消毒防疫。日前,中國國際救援隊受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高度評價。
進入21世紀後,從每一個9.11事件到印尼海嘯,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在每一個重大災難的現場,都能看到軍人的身影。
王寶付:可以這麼講,軍隊參加重大應急事件的處理,過去就有,不是現在就有。因為國際總體環境是和平穩定的,局部地區有戰亂。關係到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或應急處理一些重大危機事件、包括重大的自然災害事件,軍隊是最有突擊能力的力量。所以近年來各個國家在重大的國際救援行動中都使用軍事力量。美國非常典型,我們知道2004年底的時候,印度洋大海嘯涉及到很多國家。那時候美國軍隊包括航空母艦、作戰艦隊都出來救援。這種救援行動的意義超出了本身救援的進行人道主義的目的,這是很重要的目的。更主要的是顯示這個國家的國際形象、國家能力、國際責任、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各國軍隊已日趨重視,中國軍隊須做好準備擔負更多境外非戰爭任務。
記者:寬泛地講,只要不是戰爭,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開的軍事行動都應歸入非戰爭軍事行動之列。各國軍隊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非戰爭軍事任務?
王寶付:我們現在提出來要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這是我們中國軍隊提出來的要求。那麼其他國家軍隊,無論是軍事戰略的制定、還是軍事理論都有很大的變化。除了重視傳統的軍事任務之外還要重視非戰爭的軍事行動。那麼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世界主要大國軍隊擔負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會越來越多。我們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境內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毫無疑問完成的很好。
在境外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會越來越多,比如國際維和行動、打擊海盜、國際反恐合作以及海外救援等等,這種任務會越來越對。作為中國軍隊和中國軍人來説,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榮譽、為了顯示我們國家在國際事務當中的份量,要做好準備承擔更多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因為國家的需求多了,人民的要求高了,國際責任也重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