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王晨在第九屆中國網路媒體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2011年06月03日 22:10: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網路媒體要擔負起維護網路安全的責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王晨

  2009年11月24日

  各位來賓,朋友們:

  中國網路媒體論壇是網際網路業界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對推動網路媒體的發展和管理具有積極意義。首先,我代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第九屆網路媒體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此次論壇以“同築安全網際網路,共建和諧E世界”為主題,反映了網路媒體業界對自身責任與使命的思考。我國1994年正式接入網際網路,經過15年的發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3.6億,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世界平均水準。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呈現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在資訊形態方面,資訊傳播以文字形式為主向音頻、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形態轉變。據了解,目前我國網上音視頻等多媒體資訊佔網際網路流量50%以上。這極大豐富了資訊發佈的表現形式,同時資訊內容的安全性愈顯重要;二是在應用領域方面,我國網際網路正從資訊傳播和娛樂消費為主向商務服務領域延伸,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網際網路開始逐步深入到國民經濟的更深層次和更寬領域。據統計,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3.1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度增長了43%。這對於優化我國網際網路消費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對網路誠信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在服務模式方面,網際網路正從提供資訊服務向提供平臺服務延伸。以部落格播客等為代表的WEB2.0服務模式使網際網路的平臺功能更加突出,網民不僅是資訊的消費者,也是資訊的提供者、創造者。這大大豐富了網上的資訊內容,同時也對網民的守法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在傳播手段方面,傳統網際網路正在向移動網際網路延伸。隨著3G網路的發展,手機上網正在成為新潮流,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新媒體形態不斷涌現,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超過117億元人民幣。這大大拓展了網路資訊的傳播渠道,對規範網路資訊傳播秩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我國網際網路的影響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新的發展,在廣度上,網際網路在我國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快速發展,城鄉之間和東西部之間網際網路的差距逐步縮小,我國網際網路整體發展水準不斷提高;在深度上,網際網路日益深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深刻改變了人們社會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去年下半年以來,雖然國際上爆發了金融危機,但中國網際網路産業仍然保持強勁增長的勢頭,這充分反映了我國網際網路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活力。

  在網際網路給社會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網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網路淫穢色情等有害資訊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路駭客攻擊、網路病毒等嚴重威脅網路運作安全,網路欺詐、網路盜竊等網路犯罪活動直接危害公共財産安全。這些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網路媒體必須適應形勢的新變化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網路建設、發展、管理的方針政策和重要部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國家安全、資訊安全、文化安全的高度,積極應對網路安全的挑戰,切實增強網路安全意識,積極發展,嚴格管理,依法辦網,加強自律,倡導誠信,既推動資訊暢通又維護網路安全,確保網路資訊安全流動,進一步提高網路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努力構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網路環境,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網際網路發展之路。借此機會,我談幾點意見和希望:

  一、切實增強維護網路安全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網上資訊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切實維護網路運作安全和網路資訊安全流動,是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要求。網路媒體傳播力、影響力越大,對其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我國網路媒體發展在世界上並不落後,提供的資訊資訊極為豐富,擁有的受眾群體十分龐大,網民對網路媒體的關注度、依賴度不斷提高。網路媒體的資訊流動是否安全,不僅關係到網路媒體的形象和聲譽,而且關係到網際網路産業的健康發展,維護網路安全正是為了推動網路媒體和網際網路更好地發展。網路媒體業界要充分認識保障網路安全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把網路安全提高到一個新水準,推動網路媒體又好又快發展。

  二、切實把提高網上輿論引導能力作為維護網路安全的重大舉措。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期、社會矛盾凸顯期,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相互激蕩,網上輿論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切實引導好網上輿論,是維護網上資訊安全的重大舉措,事關事業興衰、社會和諧。近年來,網路媒體認真貫徹中央精神,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在抗震救災、北京奧運、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報道中,高揚了主流輿論,唱響了奮進凱歌,極大地凝聚了網民力量,有力地配合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網上輿論引導工作成為資訊化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一個新的創新和亮點。在當前形勢下,網路媒體要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宣傳工作提出的"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和有關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五個必須"的要求,不斷增強輿論引導的能力水準。重點新聞網站是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力軍,要和商業網站一起,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堅持高品位、高格調,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和諧理念,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充分發揮網路傳播優勢,在網上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自覺壯大主流輿論,積極引導網上熱點、疏導公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促進輿論和諧,使網上輿論引導工作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維護安全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三、切實把規範網路傳播秩序作為維護網路安全的關鍵環節。確保網上新聞資訊傳播秩序合法有序,是維護網路安全的關鍵環節,也是網路媒體成熟的標誌。目前,我國網際網路上85%以上的時政類新聞資訊來自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網上新聞資訊傳播秩序總體上是規範有序的,但少數網站違法違規,嚴重干擾網上資訊傳播秩序,損害網路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網路媒體要認真執行《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有關法規,嚴格遵守新聞宣傳紀律,自覺完善資訊製作和發佈流程,確保網站新聞來源合法正規、資訊內容真實準確。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網路傳播秩序的依法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網路傳播行為,既要實現網路資訊傳播的及時暢通,又要確保網上資訊流動的安全有序。規範網路傳播秩序、維護網路安全還需要世界各國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中國的網際網路是向世界開放的,要積極拓寬網路安全國際合作渠道,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機制,加強網路安全國際合作,形成各國參與、普遍受益的網路安全格局。

  四、切實把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維護網路安全的突出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個人製作和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暴力等網路資訊,但網上淫穢色情等有害資訊的蔓延,正成為影響網上資訊安全的突出問題,全社會特別是廣大教師和學生家長對此反映強烈。今年初,國務院新聞辦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有關部署,在全國集中開展打擊網上淫穢色情和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但由於多方面複雜因素,網上淫穢色情和低俗之風屢查屢現的現象仍然存在。對此,我們應保持高度警覺。網路媒體業界要本著對祖國未來負責的精神,切實把中央要求落到實處,堅持不懈地推進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堅持不懈地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堅持不懈地把整治網上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引向深入。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查處力度,擴大清理整治範圍,對整治不力的網站堅決曝光,對頂風作案的從重處罰,真正使網路面貌有根本變化,使社會滿意度大幅提升。要下大力完善抵制網上低俗之風的長效機制,廣泛發動公眾舉報,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強化輿論監督、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將曝光、譴責、關閉違法違規網站的工作常態化,努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文明安全的網路環境。

  五、切實把推進網路媒體行業自律作為維護網路安全的重要保證。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和廣大網民是維護網路安全的主體,也是保障網路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網路媒體行業自律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對保障網路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網路安全形勢,網路媒體要進一步增強自律意識,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主動提高網路安全水準。一是網際網路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自律建設的帶頭作用,完善自律機制,擴大自律範圍,引導業界依法、誠信、文明辦網,形成安全有序的經營服務環境。二是網際網路運營企業、各類網站都要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強網路安全工作,自覺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健全內部資訊安全管理制度,並自覺接受公眾監督。三是要廣泛開展網路安全教育,提高公眾網路安全意識,增強自我防護能力,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網路安全的良好風尚。

  六、切實把推進網路誠信建設作為維護網路安全的重要基礎。網路安全的基礎在於誠信,網際網路的發展依賴於誠信。目前,網路空間存在傳播謠言、發佈虛假資訊、發表不負責任言論等失信行為,對社會和公眾利益造成嚴重損害。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社會資訊化程度的提高,必須加快網路誠信的建設,才能保障網路安全。重點新聞網站要發揮帶頭作用,和其他網站共同努力,將法律規範、輿論監督和行業自律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網路誠信體系,形成誠信為本、守信光榮的良好風尚。

  同志們,朋友們,構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網路環境,推動網際網路大發展大繁榮,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紮實工作,為把網際網路建設得更加繁榮美好、安全可靠而不懈努力。

  預祝第九屆網路媒體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