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橄欖球"泥濘的感動":球王曾揚名日本(圖)

時間:2010-07-09 11:15   來源:中新網

  2004年臺北市“建國”中學、淡江中學兩所學校舉行“百年名校橄欖球對抗賽”,青壯組比賽都是島內現役頂尖好手,比賽節奏明快。

  橄欖球運動向來追求團隊精神,不論颳風下雨,選手在泥濘中拼戰的畫面令人動容,學長學弟制更是重要傳統。日殖時期,臺灣巨星柯子彰及建中“黑衫軍”、淡江中學、長榮中學橄欖球隊的身影,都已在這項運動留下難以磨滅的身影。 

   臺灣因其球型 獨創橄欖球名稱

  其實,“橄欖球”名稱是臺灣獨創,因其球型與橄欖樹果實相似,這項已有187年曆史的運動,國際正式名稱是“RUGBY FOOTBALL”。

  “2003年12月25日,日本剛卸任的首相森喜朗受邀來臺,第一件事情就是率領代表團趕赴柯先生墓前獻花,致詞及慰問家屬”,這位橄欖球一代名將陳良幹口中的柯先生,就是被譽為“臺灣橄欖球王”、深受日本人民崇敬與愛戴的柯子彰。

  柯子彰是在1923年赴日就讀同志社中學,1930年以高超球技當選日本國家橄欖球隊隊長,被日本譽為“亞洲橄欖球界傳奇人物”。長相英俊、戰功無數的柯子彰,每當穿著13號球衣出場時,全場成千上萬觀眾都會忘情高喊“KA”(柯的日本發音),在球場上享有如同天王巨星般地位。

  二次大戰後返臺後的柯子彰,致力於橄欖球運動培育及發展,2001年以92歲高齡辭世,地位崇高無人能及。

  球王柯子彰 日本譽為傳奇人物

  回顧日殖時期,1913年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已成立橄欖球隊,不過,當時以招收日本學生為主,教練也是日本人松崗正男。本土橄欖球運動則始於1921年,由任職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的英文老師陳清忠於兩年後成立橄欖球隊,陳清忠因而被尊稱為“臺灣橄欖球之父”。

  當時橄欖球運動在臺灣相當盛行,1932年,陳清忠率領的淡中隊打敗來臺親善訪問的英格蘭敦睦戰艦“堪培蘭號”球隊,這場勝仗讓淡中隊名震全臺。英格蘭海軍為了雪恥,隔年派出實力更為堅強的“肯特號”球隊來臺挑戰獲勝,這也是淡中成軍十年來初嘗敗績。而在陳清忠嚴格訓練下,淡中直到1945年日本人離臺前再也沒輸過球。

  至於最早成立的建中“黑衫軍”,則在1917年中斷後,在1945年靠著校友力量重建,其後在總計61屆臺灣錦標賽中拿下28座冠軍盃,並曾創下19連霸光榮紀錄,直到第20屆臺灣省橄欖球賽才輸給南霸天長榮中學。

   建中淡中長榮 為傳承而奮戰

  “黑衫軍”不僅是球場常勝軍,更是建中精神象徵。2007年建中歡慶109週年校慶時更成立橄欖球隊史室,建中教練白萬應強調,“橄欖球這項運動最大特色就是團結,隊員之間的感情如同兄弟般,更能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力”。

  建中橄欖球隊賽前集訓非常辛苦,一天照三餐操練,現任隊長林威名左腳踝曾嚴重扭傷,目前還有一根鋼釘在體內,但他深信“在泥濘中打滾,在衝撞中成長,這份感動我會永存在心中,而且我未來的人生路不會因遇到挫折而退卻。”

  曾擔任臺南市橄欖球隊管理的陳振強則指出,長榮中學是教會學校,原本嚴格鍛練身體是為了修道訓練,卻因而開創長榮中學的運動風氣,橄欖球等多項運動長期興盛,更是臺南市橄欖球隊能在區運締造16連霸的最重要關鍵。

  橄欖球這項規定只能向後傳球的運動,就在淡中、建中、長榮等學校的長期努力下,不斷傳遞團隊合作奮戰精神,形成這項運動最重要的執著與感動。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