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的河川祭

時間:2010-05-24 10:37   來源:華夏經緯網

  河川的祭祀與捕魚有關,目的也是祈求漁獲物豐收和漁人安全。臺灣原住民大體皆知捕魚,但對河伯的祭儀則不大普遍。曹族在狩獵祭後數日,各氏族的男子都在河邊祭祀河伯,稱為“密敖斯古”。阿美族在收穫祭之後也有集體捕魚,帶有河川祭的意思。住在蘭嶼的雅美人,因捕魚在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捕魚的祭儀不少,有飛魚漁祭、漁組結成祭、漁組招魚祭、小船初漁祭、個人漁中止祭、食飛魚祭、飛魚幹收藏祭、飛魚終食祭等。

  魚祭

  原住民花蓮大港口阿美人祈神豐漁的祭儀。通常在農曆五月間一月夜舉行,由年青人攜獸肉、糯糕、酒等到秀姑巒溪口祀奉魚神,祭司祈禱豐漁。祭畢,大家下海網撈或垂釣,各逞其技,翌日中午回村前,將所捕魚蝦當場烹煮,並全部吃盡,禁忌剩餘。爾後,青年級首領令參加者奔跑汲泉水飲用。魚祭當天禁忌上山農作,否則祭祀失靈,一年捕魚無獲。

  船祭

  原住民阿美人紀念祖先開基、祈神賜福的傳統祭祀,又稱“海祭”。源於祖先神話:相傳古時,阿美人女始祖裏漏所部客居異鄉,她的兒子基波托與海神沙依寧交遊甚篤,情同手足。海神向基波托傳授游泳、造船、駕船與祭船等技藝,還一同製造了三艘黑心本古船。後來裏漏率眾出海,遭遇風暴,三艘古船載其脫險,于臺灣東岸登陸,開基建社。為感謝海神及古船的恩賜,後人遂設祭祀奉。祭儀原為十四年舉行一次,後改為七年舉行一次。通常在七八月問卜日舉行,為期十天。祭前,在當年裏漏始祖登陸的海灘搭建一大茅草棚、船屋及祭壇。行祭時按長序級別入棚落座,由長老主祭,面對大海祭拜船屋裏的古船,祈海神和祖靈保祐人壽年豐。此時,禁忌女性人內。祭畢,男女青年席地宴饗,向長老敬樽致謝。宴饗之後,舉行隆重的“試船祭”,即按六至八人編組,分批乘古船劃漿出海,約百米之遙折回,如此往復。青年模擬當年祖先登陸情景,操漿擊水,齊唱古戰歌;岸上觀眾群情激昂,歌舞助興,直至試船完畢,將古船放回原處供奉。宴饗歌舞,連日不歇。

  飛魚祭

  原住民雅美人酬謝飛魚王,祈神豐漁的傳統祭儀。源於神話:雅美人以獵捕飛魚為生,世居的蘭嶼島是太平洋黑潮暖流的必經之地,魚類靡集,尤以飛魚為最。相傳太古時,雅美人祖先夢見黑色飛魚王翩然而至,稟告漁汛、捕魚海域、捕魚方法以及有關禁忌等等。雅美人祖先視為吉兆,遵囑出海,果然滿載而歸。雅美人從此以獵捕飛魚為業,衣食豐足,並以隆重祭儀酬謝飛魚王,同時立下禁規,世代相襲,恪守不違。每年三月漁汛初潮至十月禁食飛魚,斷斷續續長達10個月。儀式繁複,禁忌頗多。按照獵魚程式,三四週飛魚旺季,以部落為單位組織船隊夜間出海,先後舉行招魚、豐漁、初夜、嘗新、解散等儀式。船員戴銀盔、坎肩,給新船、漁具、火把、竹筒等許血禳祓,唱招魚歌,祈神豐漁,並繞船狂跳吶喊作驅鬼狀。船員集體食宿,住處圍以籬笆,防範惡靈侵擾,禁止接觸異性。初嘗新魚須祭奠魚靈,酬神謝祖。四月船隊解散開禁,撤去宿地籬笆,船員回家食宿,以家庭為單位駕舟白天捕撈,直至六月,其間舉行晝漁、晝食、貯藏等儀式,除照例為小舟、漁具等禳祓之外,取淡水烹煮飛魚三條,闔家默禱聚餐,並將曬乾之魚貯甕備食。七月一日終止捕魚,家家戶戶打掃庭院,宰一山羊,舉行終食祭。十月禁止食魚,家藏魚幹,最後一頓食後,剩餘部分拋至野外,以示‘終食”。祭祀與捕魚期間,格守不性交,不越界捕魚,煮與吃魚時不開膛破肚,不投石于海,不喧嘩嘻鬧,不吃掉地之魚及豆、姜、柑等諸多禁忌。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