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當局神化蔣介石影響3代人 漸離神壇

時間:2011-04-25 13:50   來源:SRC-30

  一聽到“蔣總統”,人們會不自覺地在行為動作上形成條件反射。

  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大陸第一部關於蔣介石思想言論的書刊──《蔣介石自述》(上卷)近日付梓出版。據悉,此書內容主要來自臺灣發行的《‘蔣總統’嘉言錄》。對於島內四五十歲的人來説,《‘蔣總統’嘉言錄》可謂張口就來,而這僅僅是當年臺當局造神運動的一個縮影。

  蔣氏語錄回顧人生

  據《蔣介石自述》的編選者師永剛介紹,該書本著“筆則筆,削則削,不燒香,不媚俗”的態度,刪減了《‘蔣總統’嘉言錄》中對蔣介石的刻意描摹或有意誤導,試圖以蔣氏語言還原真實的蔣氏人生。據悉,全書收錄了蔣介石百餘篇談革命、談儒學、談青春、談治國、談信仰、談曾國藩的人生感悟,以及10篇公開演講稿。

  對於新書的藍本《‘蔣總統’嘉言錄》,師永剛介紹説它出自蔣介石文膽秦孝儀之手。上世紀六七十年,臺當局要求民眾對此書倒背如流。“那時《毛主席語錄》是大陸人民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由此可見,一邊有什麼,另一邊也要與之相應地有什麼。蔣介石退守臺灣後,內心仍然沒有放棄和他此生最強勁的對手的無形較量。”師永剛説。

  造神形成條件反射

  提起《‘蔣總統’嘉言錄》,臺灣的“60後”、“70後”甚至“80後”都能説上幾段故事。島內作家廖信忠在《我們臺灣這些年》一書中回憶,當時學生作業本上都印著《‘蔣總統’嘉言錄》裏的名言——“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廖信忠上大學念哲學系後,有一天老師突然很嚴肅地問了一個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沒想到大家想都不想,異口同聲回答“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語閉,全班哄堂大笑。

  當然,臺灣校園裏被打上“蔣公”烙印的事件絕不止於此。40幾歲的老吳是臺北的一名普通職員,他介紹説,當時學校的校慶正是10月31日蔣介石生日。每年這一天學校都會擺上壽桃、壽面,學生們齊聲高唱祝壽歌:“領袖的臉上微微笑,快樂的誕辰在今朝……”

  對“蔣總統”的“愛戴”還形成了種種條件反射。廖信忠回憶,校長或老師在操場訓話提到“蔣總統”時,全校學生就要趕緊立正站好。如果是上課場合老師講到“先總統蔣公”,也能聽到全班椅子一拉,大家瞬間坐得筆直表示尊敬。如果聽到隔壁班也出現這種拉椅子的聲音,就知道隔壁班老師也講到“先總統蔣公”了。

  蔣介石去世後,臺當局的造神運動仍在繼續。繼《‘蔣總統’嘉言錄》之後,秦孝儀又拿出了一篇《‘總統’蔣公遺囑》。可能由於詞句太難不易普及,之後臺當局又搗鼓出了一首通俗版的《‘蔣公’紀念歌》。每年4月5日清明節是蔣介石“逝世紀念日”,臺當局在這一天都會播放這首《‘蔣公’紀念歌》。於是一些小孩自作聰明,給自家長輩掃墓也唱起“‘總統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您是世界的偉人……”,結果招來父母一頓好罵。

  時間讓蔣氏走下神壇

  對於臺當局的造神運動,當時沒有人敢公開質疑。廖信忠在書中分析説,之所以如此,其一是大家不會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其二是經過臺當局幾十年的洗腦,民眾開始把“蔣總統”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比如當時臺灣小學課本裏有很多蔣介石的小故事,像有名的“蔣總統”小時候看小魚逆流而上領悟人生道理,或者“蔣總統”在日本讀軍校時當面與日本教官辯論,當時“每個人都是單純地相信著”。

  如今,隨著蔣介石銅像、遺像逐漸挪出學校、機關,臺灣民眾也了解了逆流而上的魚品種不可能出現在浙江;《蔣介石日記》則披露了“蔣總統”好色的一面。當然,臺灣輿論也認為,隨著蔣氏研究在大陸的興起,也許蔣介石也不一定再是那個“卑鄙、賣國求榮的人民公敵”。

  相關連結:

  蔣介石漸從課本中消失

  與《蔣介石自述》順利“登陸”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曾經人手一本的《‘蔣總統’嘉言錄》如今在島內難覓蹤跡。

  蔣介石印記在島內被擦去並非一朝一夕之功。1962年的臺灣教材中有4篇講述蔣介石故事,到1985年教材中只剩下2篇。如今島內多個版本的語文課本中,“蔣公”通通不見了。臺灣歷史課本中,也只有高中教材裏才出現“蔣中正”3個字。一名蔡姓小學老師説:“每個時代都有勵志、代表性人物,我們那個時代是‘蔣公’,但這個時代的小朋友可能需要棒球明星王建民吧!”(《世界新聞報》 記者 吳燦)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