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憶蔣經國流放西伯利亞 曾邂逅美麗愛情

時間:2010-11-11 10:21   來源:北京晨報 

  1931年,史達林研判此時仍不宜放蔣經國回中國。他把經國派到莫斯科郊外柯洛溫斯基地區朱可瓦村的一處集體農場。這些農場供給莫斯科居民糧食所需,附近的“模範集體農場”又可作為宣傳之用。朱可瓦村農民絕大多數“沒念過書、粗魯不文”,半數以上飽受虱、蚤纏身之苦。第一天夜裏,蔣經國睡在教堂的倉庫。第二天上午當他去吃早餐時,幾個農民嘲笑他:“瞧,來了一個只曉得吃麵包、卻不會犁田的人。”蔣經國立刻認真學犁田。第一天就一路埋首工作到日落,吃了飯,已癱倒在床上。農民對他印象大好,10天之後就推選經國“代表他們與鎮上的組織交涉談判貸款、交稅和購買農具事宜”,再也不要求他從事體力勞動。事實上,幾個月之內,他就成為這個集體農場的主席。可是,1932年10月,他突然又被調職。蘇聯方面在他的個人卷宗檔案裏,對他在朱可瓦村經驗的評語是:“堪為領導之才,甚至足資在地區黨部供職。”王明現在回到莫斯科,擔任中國共産黨駐共産國際代表;而共産國際正是掌控蔣經國在俄國生活、學習的機關。王明很不高興地發現小蔣也在俄京,而且與中國其他流亡人士常相往來。據傳,王明又向共産國際建議,最好派蔣經國到金礦場服務——遠離莫斯科“數千英里之遙的西伯利亞某地”。雖然中共每次整小蔣,俄國官員往往站在經國這一邊,他們卻關心莫斯科市內“相當多數”中國流亡人士,與經國同一邊,抗拒王明;他們希望能沖淡莫斯科市內中國人彼此之間的派系對立。據蔣經國自己的説法,蘇共領導告訴他:“我們希望你留在莫斯科繼續學習,可是由於你和中國共産黨代表不合,你最好還是離開。”10月間,蔣經國跋涉到斯維德洛夫斯克這個工業城市,展開新工作。

  他剛到達烏拉爾山區,立刻又病倒,住院長達25天。1933年1月病癒,就被送到西伯利亞的阿爾泰地區。經國只描述這段經驗是“流亡西伯利亞”。他與“教授、學生、貴族、工程師、富農和強盜們,並肩工作”,這些人都“有一段想像不到的不幸際遇,成為流放人士”。9個月後,獎賞他“工作記錄良好”,經國奉準回到斯維德洛夫斯克。目前找得到的俄國材料,包括蔣經國本人1934年正式的自傳聲明在內,都沒有提到他在西伯利亞這段經歷。俄國學者找不到這方面的證據;説不定是他剛到斯維德洛夫斯克立刻病倒,當局送他到阿爾泰地區不是懲處他,而是替他的健康著想——讓他遠離斯維德洛夫斯克可怕的污染環境,俾能養病。

  回到斯維德洛夫斯克,烏拉爾地區黨委會派他到蘇聯宣傳機構號稱“工廠中的工廠”的大型機械廠“烏拉爾馬許”工作。他先在一個雇用“數千個工人”的機械間擔任副主管。起先,有些工人非常不滿意上級派他來做副主管。蔣經國報到上班的第一天,有位女職工瑪麗亞施曼友諾芙娜安尼克耶娃回家後就向丈夫抱怨,為什麼廠裏不找個俄國人當副主管。不過,她也不能不承認:“這個中國人……很聰明。”瑪麗亞和她丈夫費耶多後來成為經國好朋友。她説:“他臉上永遠帶著笑容,一副要坦誠相交的模樣。我們從來沒看到他露出不高興的面容。”

  蔣經國到烏拉爾馬許工作的同一年,本地一所技術學校派了幾位年輕的女畢業生到廠裏工作,其中有位17歲的金髮女郎芳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是個孤兒,與姐姐同住,相依為命。照瑪麗亞的形容,芳娜是個“漂亮的平常女孩”,當她綻開笑容,以“她那日本式的雙眸”看著你,你一定大為動心。她身材瘦長,嫻靜寡言,不擺架子,個頭和經國大約一般高。蔣經國很快就喜歡上她,而芳娜也拋棄她原來的俄國男朋友,愛上這位中國青年。(摘編自《蔣經國傳》作者:[美]陶涵 華文出版社)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