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北,轉角遇到文化

時間:2010-08-17 08:34   來源:SRC-83

臺灣的老師帶領小朋友在臺北縣十三行博物館參觀

  某天,記者與臺北“國父紀念館”鄭館長在館裏的二樓咖啡廳聊臺北文化的話題,畫家江明賢、攝影家莊靈等人從身邊經過。寒暄之餘,鄭館長開玩笑説:“在臺北,與文化人不期而遇,也是臺北的文化特色之一。”

  隨時隨處參與文化

  對於“大陸文化在廳堂裏,臺灣文化在生活裏”的説法,臺灣作家李昂深以為然,並給記者講了一件事。有一次她受邀到一個咖啡館作講座。“那個咖啡館要轉來轉去才能找到。我很奇怪為什麼要找這樣一個邊邊角角的地方。主辦方告訴我説,文化要開講到巷子裏,要讓深巷裏的民眾也能聽到。”

  在臺北,似乎轉角就會遇到文化。“你有這種感覺不奇怪,因為臺北地方不大,到哪都很方便,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就到達某處聽講座或看畫展,可以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欣賞文化的美妙。”李昂笑著説。

  “臺北這座城市的文化特點是,音樂、戲劇、美術等不僅在藝文殿堂裏,更走進社區和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可以這麼説,臺北是一座可隨時隨處參與藝文生活,感受文化力量的文化城市。”“國父紀念館”鄭館長説,“大陸游客來臺灣看景色,來了一次很難再來臺灣第二次。如果想要吸引大陸的回頭客,臺北的文化味道就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臺灣是個海島,面對各種各樣外來的文化表現出活潑熱情的接納態度。”著名攝影家莊靈説,“要我説臺北的文化生活,可謂有靜有動,選擇自由,沒有負擔。”去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莊靈説,“雖然那些地方各有各的魅力和特色,但是讓我選擇,我還是喜歡居住在臺北,臺北的文化氛圍、臺北的文化生活是我熟悉的,是我欣賞的。”

  真善美音樂學苑的校長蔣蘭倩説,她的學校會經常送給孩子們相關演出的門票。“在臺北,學校的老師和家長非常注意培養孩子們的文化欣賞品位。”蔣蘭倩説,“週末的很多文化活動中,都可以看到一家3口的溫馨場景,孩子們也非常融入。這給臺北的文化活動增添了濃濃的人文色彩。”

  文化就在巷子裏

  在採訪中,被訪對象不約而同提到了臺北市政府在推動文化發展中所作的貢獻,並提到了一個臺北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文化就在巷子裏”活動。

  為了培養市民欣賞與享受文化樂趣,臺北市政府已連續10年舉辦了“文化就在巷子裏”活動,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和藝術賞析等,形式豐富,從以往每年60場,擴增到今年的120場。

  在2010年的“文化就在巷子裏”活動中,演出內容多元豐富:民歌、爵士樂、舞蹈、臺灣著名的歌仔戲,以及推廣臺灣原住民音樂的野火樂集演出和客家大戲等紛紛亮相登場。同時,市立美術館推出的“藝術快遞”活動,把其館藏的藝術品帶進社區、學校、醫院、敬老院和育幼院等地。

  據臺北市市長郝龍斌介紹,“文化就在巷子裏”活動由市政府出錢、文化部門組織、里長申請、文化社團演出,市民免費觀賞。許多著名演出團體如明華園歌仔戲團、朱宗慶打擊樂團、一元布袋戲團、雲門舞集、阿里山樂舞劇團等都積極加盟。

  “臺北的文化活動並不只限于大型表演廳館,也不僅是學校內的美學教育,而是讓家裏的爸爸媽媽、鄰里的父輩們、小朋友都能一起參與,這才是文化教育、生活美學的重要意義。”臺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説,“希望這些活動可以成為每個市民的‘心靈雞湯’。”

  李永萍對一件事情印象深刻,金融危機之時她給困難民眾發送食物券,有一位單親母親説,最感謝的不是市府的食物券,而是“文化就在巷子裏”活動。因為“在生活陷入困境之際,帶著孩子參加各場活動,聆聽動人的交響樂、欣賞感人的戲劇演出,孩子們獲得鼓勵、看到走出困境的希望。”

  大陸文化發展正當時

  兩岸文化交流熱絡,記者採訪的文化每人平均頻繁往來兩岸,文化現狀的比較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臺北的音樂廳有十幾個,每天音樂廳都有音樂會或者鋼琴會,觀眾的選擇性非常大,而且票價很平民化。”新逸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賢説,“比在北京動輒幾百元人民幣,在臺北聽音樂會可便宜多了。票價高就會把老百姓拒之門外,文化藝術變成了‘高雅有錢人’的專利,這很不公平。”

  “北京那麼大,不論是看畫展還是聽音樂會,時間都花在路上了。”臺灣節目主持人尹乃菁調皮又誇張地用手比劃北京的大,“有的時候一想到路上要花那麼久的時間,就會打退堂鼓。”她説。

  “40年前,臺灣只有3所大學有美術系,現在30多所大學有美術相關科系;臺灣在景氣最差的時候只有30多家畫廊,現在僅臺北就有80多家畫廊。”畫家江明賢表示,文化藝術發展要有幾個因素,第一經濟要強盛,第二政治要民主。“上世紀9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文化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就目前來看,大陸發展文化比臺灣有更好的條件。”江明賢説:“大陸現在經濟在騰飛,政治發展也不斷進步,這個時候一定要大力發展文化,讓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相輔相成。泱泱大國,五湖四海,抓住這個時機,大陸一定會成為世界文化的樂土和中心!”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