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探訪金瓜寮溪

時間:2010-08-12 08:33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在臺灣 “八八水災”一週年之際,關於“如何保護自然”、“人不與自然爭地”的反思頻繁見諸媒體,更常聽於民眾日常閒談。相比于選舉議題呈現“媒體熱炒,民眾冷對”的情形,環保議題才是各界共同關心的焦點。

  臺灣多山,自從921大地震改變了整個地質結構,每逢颱風大雨,不時從各山區傳來災禍,人們多心懷忐忑。常在災難時跑在救災第一現場的慈濟志工陳女士對記者嘆息説:“誰也不知道那一座座看起來秀麗安靜的大山什麼時候就要翻臉無情,向人類討債。”近五六年來,推進環保行動,尋求自然與人和諧相處之道成了臺灣最夯的社會議題。

  在臺灣朋友的推薦下,8月5日,記者頂著大太陽從臺北市區趕到臺北縣坪林鄉,沿金瓜寮溪進入山谷探訪台灣人心目中生態保護的典範。

  抓一隻魚最高罰款15萬

  坪林自明末清初開墾,以種植茶葉聞名,所生産的“文山包種茶”在臺灣享有“南烏龍、北包種”美讚。現在,除了美麗茶園外,還有臺灣唯一的茶葉博物館,每年舉辦“包種茶節”,是臺北人探訪茶業文化的好所在。

  而近年來,茶鄉坪林新增加一個特産 “水中螢火蟲”,是坪林人的驕傲。景區導遊説完這個美麗的名字,還故意賣關子説:白天也可以看到“水中螢火蟲”。

  當我們滿頭大汗經過坪林古街,遠遠聽到笑聲從溪流一側傳來,只見坪林吊橋上,一家老小正拿麵包扔到溪裏,順著麵包掉落的地方,看到了成千上萬隻的溪魚在爭食!這是記者平生看到最多、最集中的溪魚!導遊説,這裡有臺灣80%的淡水魚種。

  更有趣的是,旁邊石頭上停留著一隻鳥,靜靜看著溪裏歡快的魚兒。它是覺得魚太大吃不下,還是也不忍心破壞魚兒的自在歡快?

  説話間,溪流中不時發出光亮閃入我們的眼睛。“那就是‘水中螢火蟲’”!導遊開心地説,“土名叫 ‘古花’的一種魚,喜歡在水中翻身跳躍,身上的魚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是螢火蟲在水面一閃一閃。”

  原來,坪林鄉北勢溪和金瓜寮溪是臺北市的水源,也曾經被批評因村民捕魚、電魚、毒魚沒有保護好水源品質,於是,前任鄉長梁金生決定封溪護魚。他提出,如果那些逐年減少的原生態魚種能存活,就説明水源是乾淨的。從2002年起,坪林鄉實行封溪護魚,禁止各種捕捉溪魚的行為,一旦違反,處以3萬(新台幣)到15萬的罰金!

  導遊説,更難得的是,原本喜歡抓溪魚的村民們不但帶頭遵守,還自發組成護魚隊,日夜巡邏,勸導捕魚者。

  經濟作物“還地”給原生態

  沿金瓜寮溪前行,經過兩個村莊和數片茶園,頓然周圍的空氣涼爽下來,我們進入了十公里的水源保護區。記者看到,路邊眾多告示牌中最顯眼的紅色警告牌,禁止一切捕捉溪魚的行為。

  隨後的道路分成三條:最寬的是機動車道,最窄的是溪流邊樹林中的步道,另一條則是自行車道。遊客願意選擇哪種與自然親近的方式?導遊説,最經典的走法是,從臺北開車30分鐘到這裡,下車從車後廂拿出自行車,騎一段後,將自行車鎖在路邊,走步道觀魚賞蕨,走到寬敞處可以閒坐泡茶,而夏天則可以下水游泳。

  果然,我們一路上看到遊客基本都是這樣的玩法,在樹木遮陰的步道上,三五成群的遊客聽著潺潺水聲,看著清澈見底的溪流中自在的魚兒,還有120多種的蕨類出現在你眼前,等你認識它。

  我們一路上遇到的遊客有:父母帶孩子來游泳、認識植物和魚類的,幼兒園老師帶小朋友親近自然的,基金會組織家庭環保親子遊的,還有情侶檔攜手同遊的。看到水中的魚群和相互追逐的孩子們,我恍然有誤入桃花源之感。

  據當地茶農陳先生説,因茶葉市場飽和,他們早就不再增加新的茶園,甚至把茶園恢復成原始自然景觀,這樣既保護水土又可以吸引遊客來親近自然,甚至還成了大中小學校課外學習基地。

  村民自發愛鄉護溪

  因為對自然生態的保護,讓坪林這個古老茶鄉煥發了另一種新生機,不能捕魚,不再擴建茶園的村民們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在我們準備返程時,正好遇到“坪林鄉生態保育協會”沿溪在清除外來魚種。鄉里的民代王成意説,因為遊客多了後,有人會帶外來魚種來放生,這些外來魚種繁殖快而且會吃掉原來的魚,也會破壞生態。隨著環保生態意識深入民心,他們勸導人家捕魚的工作少了,但是又增加了新任務。

  導遊説,坪林護魚有成,是臺北縣的典範,全臺灣各鄉鎮已經有70多條溪實行封溪護魚,但是並非都能得到很好地執行,除了有賴於民眾的愛鄉護溪意識提高外,還需要“政府”有成熟的配套政策輔導經濟轉型。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