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蓋在文化反思泥土上的“宜蘭厝”

時間:2010-05-04 08:26   來源:中新網

“宜蘭厝”三星黃宅以噶瑪蘭族的建築元素為本。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仰山會館採“宜蘭厝”斜屋頂造型。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自然通風口讓清爽的空氣能直通室內。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人的家,應該長什麼樣子?雜亂無章的地景上,除了各種方盒子般的水泥建築,能否塑造地方風格、適應風土的住屋?這是個摸索中的巨大疑問,而“宜蘭厝”,就是試圖回應的解答。 

  十一項準則 重視風土環境

  1994年,遊錫堃擔任宜蘭縣長時,開始推動“宜蘭厝”的概念。時任縣府建設局都市計劃課長、現任經建會參事的林旺根表示,宜蘭原本有許多竹圍、紅磚灰瓦的三合院,近年卻被一堆外型華麗卻粗糙的水泥農舍取代,但這些未考慮風土的房子,並不符合實際居住需求,當時才開始推動宜蘭厝。

  現任宜蘭縣府教育處長陳登欽,當時則是建設局技術員,他認為,“宜蘭厝”是一種“地方民居文化的反思及地貌改造運動,希望制定一套適合宜蘭的標準建築圖説,讓想蓋房子的人都能依循”。後來,縣府委託仰山文教基金會執行,並參考林盛豐、曾旭正和吳光庭等學者意見共同完成。

  “宜蘭厝”並無標準樣板,但在民間參與、建築師及學者討論下,交集出的幾項精神特色,包括斜屋頂、使用在地的樸素建材、重視風土環境…等11項準則,縣府會補助合乎宜蘭厝精神的建築物,作為民間起造的原因。

  建築理念 本地化、往下看

  當年推行“宜蘭厝”時,林旺根剛好自己也要蓋新厝,因此以身作則,委託建築師黃聲遠設計具有宜蘭厝元素的新家。他説,事實證明,“現在住起來很少開冷氣,也比較不會漏雨”。黃聲遠則説,宜蘭厝後來仍持續發酵,影響許多公共建築,他有許多代表性作品,也都蘊含宜蘭厝的理念。

  曾起造第一代宜蘭厝中“三星黃宅”的建築師林志成認為,宜蘭厝是一個本地化、往下看的運動;希望藉此平衡臺灣近代往外看的商業化建築,反制“凡爾賽宮”、“挪威森林”、“輕井澤”等不搭調的外來品味。

  林志成2009年負責興建的“仰山會館”,也融入許多宜蘭厝的精神,包括一樓入口處半室內空間與停車場結合,下雨時就可作為活動空間,外墻以宜蘭的洗石子傳統建材、斜屋頂適應宜蘭的多雨天候;但他也表示,斜屋頂造成三樓會議空間的聲音無法集中,必須以不規則的天花板來修正音場。

  斜頂雙墻 並非不變公式

  仰山文教基金會第二屆宜蘭厝評選主席、淡江建築系主任吳光庭表示,“宜蘭厝”顛覆了房地産業者固定坪數、規格的刻板機制;不過他認為,宜蘭厝雖然創造出一些原理原則,但並非一體適用的公式。讓吳光庭感到遺憾的是,當初沒有集合式住宅的案例,“造成外界誤解宜蘭厝推廣獨棟別墅或豪華農舍,反而誤用了宜蘭厝精神。”

  宜蘭厝至今15年,開啟一種“居住空間與環境的反省意識”,雙層墻隔熱、重視自然通風及排水等精神,也間接帶動民間房屋設計的環境思維;雖然招致“未考慮小坪數住居者”、“過分強調斜屋頂”、“無法帶動建商參與”等諸多批評,宜蘭厝顯然不會是最終解答,但至少,卻是想像“臺灣人的家”的浪漫起點。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