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國文學史》:塵封60年 錢穆唯一文學史首度出版

時間:2016-03-07 09:49   來源:鳳凰讀書

  錢穆“學問淹博”,被稱為“一代宗師”、“一位通儒”,無論歷史、文學、哲學、經濟,還是藝術、社會,都有其卓識,且造詣高深。錢穆曾多次講到,他最愛的是中國文學。然而遍觀其一生著述80余部,逾1700萬言,卻沒有留下一部關於中國文學史的系統專著。如今,這一憾事卻以一種傳奇的方式得到了彌補。

  1949年,錢穆流落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人一起創辦了新亞書院,目的是要“替中國文化講些公平的話”。“在新亞書院,錢先生開過兩次《中國文學史》課程,一次是1955年秋至1956年夏,一次是1958年至1959年,從中國文學的起源,一直講到清末章回小説,自成一套完成的體系。”但因亂世流離加之校務冗忙,講稿並未能整理成書。

  所幸,錢穆先生的學生葉龍保存了當時所記的筆記。葉龍是江浙人士,學生中只有他能全懂錢先生的無錫國語,又恰好學過速記,所以筆記做得最好,“極為仔細,能做到儘量不遺漏一個字”。錢穆曾查閱學生筆記,兩次是助教查看,一次是錢穆自己查閱,均給了葉龍高分。就是説,葉龍的筆記是得到過錢穆充分肯定的。

  這些筆記就在葉龍先生的箱底靜靜躺了60年。他“在香港搬了十幾次家,這些筆電最不捨得丟”。2014年,已經87歲高齡的葉龍感到了把這些珍貴資料整理並傳下去的緊迫性。如果這些東西在他手裏失傳,那不只是一人之損失,而是“錢學”之損失,“中國文學”之損失。他逐字謄寫、校訂、整理,並決定一邊整理,一邊在媒體上連載。連載幾期後,新華文軒北京出版中心(華夏盛軒圖書)迅速聯繫到了葉龍先生。因新華文軒在香港上市,葉先生早有耳聞,並且頗有好感,雙方一拍即合簽訂了出版合同。

  《中國文學史》的出版消息引發了北京大學陳平原、南京大學王彬彬、中山大學黃天驥、復旦大學陳思和、南京大學莫礪鋒、著名學人劉再復、德國漢學家顧彬等眾多學者關於“重寫文學史”的熱議。復旦大學駱玉明教授慷慨作序,並親自對圖書編輯工作加以指點。

  終於,塵封60年,錢穆的文學史講義輾轉成書,我們有幸可以讀到錢穆唯一一部文學史著作!

  書中保留了錢穆先生授課中最鮮活的口語表達,也留存了許多神來之筆。全書31章,從詩經一直講至明清章回小説,貫穿中國古代文學的整體脈絡。或許,並沒有嚴謹到可用作教科書,但它有活潑的生命力、有效治學的方法、令人眼睛發亮的頓悟。

  錢穆先生開篇第一課就講:“直至今日,我國還未有一冊‘理想’的文學史出現,一切尚待吾人之尋求與創造。”至於錢先生自己這本是否可以稱之為“理想”的文學史,這仍有待學界見仁見智的評論。

  不過,如果把它還原到1955年那間破爛不堪的教室,還原到錢穆當年面對的一張張浸滿汗水與愁苦的臉,還原到手邊連幾本工具書都找不到,更沒有Google可供查閱的時代,還原到一個教師走上講臺的初衷——面對白天搬磚晚上來聽課、傳統文化成為他們最後的“根”與“家園”的普羅大眾,錢穆只能,也必須講出這樣的《中國文學史》。

  它不是高高在上的。

  它是一部沉痛而深情的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錢穆講授 葉龍整理; 天地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ISBN:978-7-5455-1749-1 定價:45.00元)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最好的中國文學入門書。

  書中保留了錢穆先生授課中最鮮活的口語表達,也留存了許多神來之筆。

  全書31章,從詩經一直講至明清章回小説,貫穿中國古代文學的整體脈絡。

  或許並不是“理想”的文學史,或許並沒有嚴謹到可用作教科書,但它有活潑的生命力、有效治學的方法、令人眼睛發亮的頓悟。

  一本好的書,它本身只是起點,它可以讓讀者從起點出發,向知識更遠更深處獨立前進,錢先生的《中國文學史》就是這樣的書,它是啟發者,點燃許多人對中國文學的興趣,讓人忍不住去閱讀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識。從此種意義上,它超越了那些嚴肅嚴謹的文學史。

  作者簡介

  錢 穆(1895-1990)

  國學大師、一代通儒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1966年移居臺北。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其專著豐富,達80多種,逾1700萬言。

  葉 龍

  香港能仁書院前院長、能仁哲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長。

  新亞書院哲學教育係及新亞研究所畢業,曾師從錢穆多年。後獲香港中文學歷史學系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