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英若誠唯一自傳《水流雲在》出版 見證共和國六十年的風雨蒼黃

時間:2016-01-19 14:24   來源:鳳凰讀書

  《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由英達、朱旭作序,藍天野、林兆華、濮存昕、楊立新推薦。

  《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記述了著名演員、導演英若誠一生的經歷。英若誠生於1929年,2003年去世,讀此書,可以讀到一位社會精英、知識分子在人民共和國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

  書中並記述了整個英氏家族自《大公報》創始人英斂之以來的歷史。讀此書,可以讀到一個家族在中國近代的傳承與延續。

  英若誠一生經歷坎坷,但他一直保持著尊嚴與幽默感,即便在監獄時也是如此。讀此書,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態度也能有所觀照。

  本書譯文準確流暢,多有北京話風格,給人以閱讀上的享受。

  【基本資訊】

  書名: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

  作者:英若誠 [美]康開麗

  定價:46.00元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內容簡介

  《水流雲在》是英若誠的自傳。

  英若誠(1929—2003),滿族人,出生於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的祖父叫英斂之,是《大公報》和輔仁大學的創辦者。他的父親叫英千里,是輔仁大學的教務長,在北京淪陷時期因為從事抗日活動,兩次被捕入獄。他的兒子叫英達,是著名的演員、導演。

  他自己上學時先後被三所學校開除,在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作為翻譯家和演員,他把美國最傑出的戲劇大師之一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銷員之死》翻譯成中文,並和米勒合作,將其搬上北京人藝舞臺,在劇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 羅曼;他還把老捨得《茶館》翻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在話劇《茶館》《雷雨》《龍須溝》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革中,他被捕入獄。在監獄裏他做書、給別人畫像、做泥瓦匠,為了生存,他學會了種葡萄、孵小雞、做醬菜,甚至是發電和做鴉片。出獄後他在電影《末代皇帝》《馬可 波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文化部副部長。

  通過《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你可以看到英若誠跌宕起伏、有趣又艱辛的一生,也可以窺見英若誠背後充滿動蕩的20世紀的中國。

  作者簡介

  英若誠(1929—2003):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導演、翻譯家、政治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建院成員。他在話劇《龍須溝》《雷雨》《茶館》中扮演過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捨得《茶館》翻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1983年他又將美國當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銷員之死》譯成中文,並與米勒合作將其搬上北京人藝舞臺,同時在劇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羅曼。他參加演出並導演了30多部話劇、10余部電影和電視劇,同時還翻譯了2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的著作。英若誠被譽為“全世界最傑出的十名中國藝術家之一”,在舞臺、銀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美國戲劇學教授。她于2000年從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著有《重要的另一位:在中國舞臺上演美國人》(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04年),並在表演和亞洲研究方面的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自1990年起她在北京和上海戲劇界研究中國當代戲劇,翻譯了多個當代中國劇本;同時也是一位多産的導演。

  譯者簡介:

  張放,浙江余姚人。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獲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學士,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碩士。曾在上海戲劇學院外事辦公室擔任翻譯。現居加拿大。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