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號是周恩來總理逝世四十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周總理的貼身衛士高振普將軍的新書《陪伴病中周恩來的日日夜夜》在中國圖書訂貨會3號館中國青年出版社社展位舉辦首發式。
高振普將軍是周恩來總理的貼身警衛,在總理身邊工作了15個春秋,親身經歷了周總理身邊發生的許多事。在總理患病的最後兩年多的時間裏,他寸步不離總理身邊,親眼看見周恩來慢慢由一個非常健康極有活力的總理變成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病倒在床的病人,在這段時間裏,沒有人比高振普更加知道總理所經歷的一切。
周恩來總理患病之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是一段非常歲月,周總理身上的重擔無人能及也無人可以分擔,此時他還是一個癌症病人,也是一位人生走入暮年的老人,可是他卻完全將自己置之度外,從來不會將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去考慮。他爭分奪秒地工作,他苦苦地支撐政治危局,他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他在毛澤東主席的支援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為中國今後的前途和命運作出了重大貢獻。
長期在周恩來總理身邊工作和生活,高振普早已把周總理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周總理也把他視為家裏人。他們之間不僅是工作關係,更有一份深厚的親情。在周恩來兩年多的患病歲月裏,高振普的內心世界也經歷了從聽到總理患病時的震驚到總理做手術有所好轉時的欣喜,到總理又能去參加活動參加會議時的希望,到最後的絕望和痛苦。高振普真實地記錄下他在總理身邊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如今很多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對於他來説還是歷歷在目。通過高振普真實感人的描寫,讀者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周總理,也更加能理解我們所有人都敬愛的周總理到底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付出了什麼。
本書是一位晚輩對長輩的深情懷念,也是一段親歷者對歷史的真實描述。這是一份無比珍貴的史料,這裡有一個真實的人和他經歷的人生最後歲月。
【摘錄】
周總理病重期間的飲食
周總理住院後的飲食,是由他的廚師桂煥雲同志依據總理的飲食習慣列出功能表,再由醫生們參照總理身體狀況的需要加以調整、共同協商,為總理做出可口的飯菜,以保證總理的營養。這期間,我們也會推薦一些總理可以接受的飯菜。
1975年11月16日下午4時,經我們提議,與大夫們協商並報告鄧大姐,為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花錢定做一份紅燒魚翅。魚翅這種高級菜,在總理、大姐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吃的,只有總理在宴請重要外賓時才會吃到。這次給總理吃,是我們為總理補充營養和增加食欲的措施。
由於總理已多日不能下床吃飯,就躺在床上把枕頭稍微墊高一點,由護士許奉生喂著吃。第一勺,總理點頭表示可以吃,於是許奉生開始一勺飯一勺魚翅交替地喂。畢竟總理臥床多日,他吞咽很費力,頭上冒出了汗珠。總理説:“小高喂我吃。”於是我改為把米飯和魚翅混合在一起,這樣吃味道會好一些。總理邊吃,邊數著數,一共八口飯。
八口飯,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説,耗時也就一二分鐘,但對已步入癌症晚期的周總理來説,卻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他竟足足吃了半個小時,是依仗強大的意志力才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在總理看來,為了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他必須活下去,哪怕只延長一天、一個小時、一分、一秒,“四人幫”就不敢明目張膽地興風作浪,所以再苦再難他也得扛著。最後,總理説不吃了,並説要不是為了治病,真是不想吃這飯。雖是這樣,張樹迎和我以及大夫們看總理能吃上這些飯還是高興。
張樹迎和我向鄧穎超大姐彙報了此事,鄧大姐説:“你們為恩來的生活、治療用盡了心思,想一切辦法讓他多活一些時間。”這是鄧大姐對我們這樣做法的肯定。
有一天,聽醫療組負責腸胃消化方面的專家陳敏章介紹,説北京飯店有一種湯做得很好,營養豐富。我們如獲至寶。因為在當時,只要對總理治病有利,我們都會採納。
我開車到北京飯店去定制這個湯。飯店的領導早已知道總理生病,聽説要做個湯,他們發自內心地高興,因為能為總理的康復盡點力。湯的用料比較多,我只記得有海參絲、魷魚條、香菇等,用雞湯燉。做好後取回來給總理吃,總理覺得不錯,喝起來比較容易。總理詢問了湯是哪兒做的,並一再叮囑一定要付錢。我説總理放心吧,我已付了錢。
後來,北京飯店又為總理做了同樣的一碗湯,取回來的當天,總理因改用鼻飼,已不能進食,拿回來的湯總理也沒喝上。我們取湯時付錢給北京飯店。他們説,總理吃得好,以後還會要,最後一塊算吧!我們也覺得這辦法可以。因忙於照顧病情逐步加重的總理,我們把湯錢的事給忘了。
周總理去世後,張樹迎和我想到了這件事,便打電話找到了北京飯店的齊經理。他哭著説:“總理都不在了,你們怎還想著這件事,這錢不能收,不能收。”他連説了幾個不能收,悲痛得連話也説不出來了。張樹迎對我説,那就算了吧。這碗湯錢就沒交成。
錢沒交,當時我們是想通了。可今天想來,仍覺得對不起周總理。 這是我們的過錯,我們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