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古人旅遊後刷朋友圈的N種方式:崖壁刻字 複製美景

時間:2015-10-12 11:10   來源:山西晚報

  國慶“黃金周”期間,很多出門旅遊的人很熱衷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旅遊經歷,比如,到過什麼地方,見過什麼新鮮事物,有點什麼感想之類的等等。一時間,朋友圈被各種各樣的旅遊形式瘋狂刷屏。把旅遊的點點滴滴分享給朋友的同時,自己心裏也十分愜意。但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照片、手機和微信都沒有,古人旅遊怎麼分享給朋友呢?説得時尚點,怎麼刷“朋友圈”呢?

  1 用文字形式傳播到朋友圈

  古人想把旅遊經歷留下來,大部分是用文字記錄的。現在流傳下來的好多旅遊隨筆就是古人旅遊後即興寫的,這是他們和朋友之間最常見的交流方式。

  古代有種神叫“旅遊神”,常見的版本有兩個:一個説的是黃帝的元妃嫘祖,嫘祖隨黃帝邊週游巡行全國邊教百姓們蠶桑,最後逝于道上,被祀為“道神”;一個是《宋書禮志》記載,“祖,道神也。黃帝之子曰累祖,好遠遊,死道路,故祀以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累祖非常喜歡旅行,最後死在旅途中。道神,就是保祐出行平安的神靈,後來演變為“旅遊神”。黃帝的元妃和兒子不是普通人,出遊所到之處都有專人負責記錄,然後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分享給更多的人學習、借鑒。

  九鼎是九州的象徵,但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旅行指南,據説大禹治水成功後,把各地的山川地貌、交通情況,以及飛禽走獸和出門不宜的諸多講究都記錄在九鼎之上,方便九州的百姓出門旅遊前參考。大禹的朋友圈當時可是足夠大,面對的是全國百姓。

  西周的周穆王喜好遊山玩水。他曾帶領大臣滿載禮品,從鎬京先北遊到內蒙古,又遊到新疆,傳説到了崑崙山西王母國,然後繼續西進到大曠原,採購了許多珍禽異獸後,就回家了。隨行史官將他兩年多的旅遊生活記錄下來,隨筆《穆天子傳》發行後,讓當時的很多人大開眼界。

  西晉的酈道元兩次隨北魏孝文帝出遊,沿途考察山水,拜訪耆老宿紳,參觀歷史遺跡,《水經注》裏記錄了大量鮮活的旅行見聞。

  唐朝的玄奘聖僧西遊後,把過程口述出來讓他的徒弟寫成《大唐西域記》。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為官期間旅遊了許多地方,《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

  明朝的徐霞客花了50多年的時間遊遍全國,《徐霞客遊記》裏記述的各類洞穴、泉水、動植物、名山大川等景象不計其數。

  這些旅行家走到哪就用文字記錄到哪,把見聞和感受隨時隨地分享給其他人。如果古代科技發達,“朋友圈”可能天天都會被刷爆。

  2 曬曬古代版的“PS”畫作

  古人最喜歡在山水間縱情,如果不會寫或覺得用文字表達是多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畫下來。這種記錄直接體現了旅遊的人在途中的感受。

  比如,隋代的山水畫家展子虔畫的遊春內容,唐代“畫聖”吳道子憑記憶為唐明皇畫的嘉陵江水等等,他們把自己在旅遊中見到的風土人情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分享給朋友們。他們的朋友圈大多是上層人士,借助這些人的能量傳播出去,就能為更多的人所熟知。

  古代旅遊雖是皇親、貴胄、達官、名士的專利,但平民百姓出門近處郊遊,放風箏、趕集等,也會把自己這一天最有感受的事情畫下來,即使塗鴉也覺得很快樂,然後拿給街坊鄰居看,樂趣十足。

  畫畫雖然不如照片真實、直觀,但現代照片也有不完全真實的,比如PS,合成後再也不是原始的模樣,那就把古代這種畫畫的記錄形式當成PS或者美圖秀秀吧,真好玩!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