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解讀誰是一生摯愛

時間:2015-09-09 09:47   來源:新浪讀書

《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   王臣 著    東方出版社 出版

  《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 王臣 著 東方出版社 出版

  9月8日, 為紀念張愛玲逝世20週年,東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新銳暢銷作家王臣新作《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該書被讀者稱為迄今為止最翔實完備、最具文字美感、最精緻唯美最詩意的張愛玲生平記述。作者將當代傳記與民國評論交相輝映,還原張愛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當代傳記與民國評論交相輝映,唯美詩意還原張愛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張愛玲,民國第一才女。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跡,是真正的亂世奇女子。她的一生與她的文學世界一樣引人矚目。新銳傳記作家王臣用最優美的文字、最詩意的筆法、最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與總結了張愛玲傳奇的一生。

  與市場上眾説紛紜的張愛玲的傳記不同,王臣的新作自足於張愛玲的文字、文學本身,客觀分析張愛玲的文學世界以及她的性格、家世、愛情傳奇等為讀者所關注的話題。作者絲毫不隱瞞張愛玲在性格上的不足,也不誇大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忠實以豐富的素材作為依據,唯美詩意地還原了張愛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別具新意的是,《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隨書附贈別冊《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張”評論集》,首次收錄張子靜、汪宏聲、潘柳黛、迅雨、譚正璧等人在民國時代對張愛玲作品及其朋友的評論,尤其是胡蘭成的兩篇評論文章,將當代傳記與民國評論交相輝映,為我們了解張愛玲提供一個更為客觀、立體、多方位的全新視角。

  作為深受讀者歡迎的傳記作家,王臣以寫作無林徽因、三毛、蕭紅、倉央嘉措為讀者所熟知並喜愛,他在寫作張愛玲傳之初,將所有的張愛玲傳都閱讀過一遍,在自己寫作時特別能有所取捨,他坦言:“在目前寫過的人物當中,我最喜歡張愛玲。她的一生宏觀上來看,未必是多數人所憧憬的。尤其是張愛玲的晚年,甚至有些晚景淒涼,連去世的時候也是孤自無依,無人在側。晚年的處境,與她性格當中執拗、自私、孤僻的那一面有直接關係。這一點,也是她身上最顯眼的特質。不過,我最欣賞她的是,她對自己文學理想的堅持與執著。在她眼中,世間任何苦難——離別、死亡、戰爭,都不能阻礙她用一支筆寫鑄自己的文學天堂。”讀者可以通過張愛玲身上令人著迷的發光之處,以及所有發生她身上的對與錯、得與失,得到一種無價的啟示。

  首次披露胡蘭成政治漢奸、情感漢奸雙重真相

  王臣寫作張愛玲,絕不是簡單的鋪陳,而是以有態度的文字追述。在他的筆下,張愛玲是民國第一才女,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跡,是真正的亂世奇女子。張愛玲的背後,是旗袍,是煙火,是文學,是漂泊,是孤寂,是冷傲,是市井,是情慾,是禪意,是傳奇,是濃墨重彩的民國,是一個永遠無法復刻的最好的黃金時代。張愛玲用文字“在傳奇裏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尋找傳奇”。她穿越歡喜、悲傷、絕望,穿越苦難、戰爭、和平,穿越愛欲生死,穿越民國,來到歲月的面前,一步一步,鏗鏘有力,把一生一世走成傳奇。

  胡蘭成、桑弧與賴雅,誰才是張愛玲一生摯愛?王臣絲毫不掩飾對胡蘭成的“成見”,以犀利的筆觸,將張胡情緣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首次披露胡蘭成政治漢奸、情場浪子雙重真相。張愛玲遇見過的男子當中,胡蘭成的名字在“張迷”心中似乎佔據了極大的篇幅。世人皆説胡蘭成薄情寡義,負了張愛玲。仿佛,張愛玲在與胡蘭成的這段關係當中,是無可分辨的悲情角色,但事實上,對於張愛玲而言,胡蘭成是否真的不可或缺呢?在王臣看來,並非如此。在這本張愛玲的傳記當中,王臣結合張愛玲小説、信件,將張愛玲與祖父李鴻章的淵源,與母親、父親、姑姑、弟弟的糾結親情,與炎櫻、蘇青、夏志清、宋淇、鄺文美等人的複雜友情寫得淋漓盡致。

  不但精細還原出張愛玲生平裏那些廣為人知的部分,也精確推演出那些殘損的部分——特別是與桑弧、賴雅的戀情,講人所未講之動人故事。

  作者王臣談新作《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

  1.您之前寫過《喜歡你是寂靜的:林徽因傳》《今生就這樣開始:三毛傳》《孤獨是心的獵手:張國榮傳》《我們都是愛過的:蕭紅傳》《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傳》都深受讀者喜愛,人物傳記對您有哪些特別的吸引力呢?您是如何喜歡上寫傳記的呢?

  答:大唐名臣魏徵辭世的時候,唐太宗説過這樣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之所以成為而今的自己,與過去歷經過的每一件事、遇見過的每一個人、自己做過的每一個舉動都密切相關。寫人物傳記,寫的既是往事,也是如今。無論是過去寫的林徽因、三毛、蕭紅、倉央嘉措,還是現在寫的張愛玲,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令人著迷的發光之處,所有在他們身上發生過的對與錯、得與失對我而言,未嘗不是一種無價的啟示。

  2.您寫過這麼多傳記中,最喜歡哪個人物?他(她)身上有哪些特別的魅力?

  答:目前寫過的人物當中,我最喜歡張愛玲。她的一生宏觀上來看,未必是多數人所憧憬的。尤其是張愛玲的晚年,甚至有些晚景淒涼,連去世的時候也是孤自無依,無人在側。晚年的處境,與她性格當中執拗、自私、孤僻的那一面有直接關係。這一點,也是她身上最顯眼的特質。不過,我最欣賞她的是,她對自己文學理想的堅持與執著。在她眼中,世間任何苦難——離別、死亡、戰爭,都不能阻礙她用一支筆寫鑄自己的文學天堂。

  3.您寫作之餘,還積極參與流浪狗的救助工作,狗對於您來説意味著什麼?對您的寫作來説又有哪些特別的意義呢?

  答:其實不單是狗,救助流浪動物對我來説,是生活的一部分。至於“意義”,我並無什麼宏達的志願,也不曾想要借此標榜自己,或者宣揚什麼,頂多算是一點身體力行的建議。有人天生畏懼貓狗,這也是短時間內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對貓狗並不畏懼,我十分希望,大家能給這些弱小一族的流浪動物留出一點點的空間。其實這件事,要細説起來可能也要長篇大論。簡言之,哪怕你畏懼貓狗,遇見流浪動物,只希望你不要欺負它們就好。這一點,想必並不難做到。

  我身邊如今有五隻狗,現在是我與母親一起照料。我家中四口人,父親與姐姐恰好屬於不喜歡貓狗的人,我也不強迫他們像我與母親一樣關心五隻狗。起初,父親與姐姐是抗拒甚至抵觸的,時間長了之後,他們漸漸發現狗並不像“惡犬傷人”一類新聞中所描述的一樣可怕。人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貓狗無知,我常想,所謂的“惡犬傷人”必定是有“惡人傷犬”的事情發生在前。沒有歹毒的人類傷害它們,它們怎麼會對人類充滿敵意呢?可是,“惡人傷犬”的新聞並不多見,為什麼?因為大家習以為常,路邊驅趕、恐嚇甚至毆打流浪狗的人比比皆是,沒有人覺得這不妥。可是,如果不是這樣的事情長期發生,怎麼會有對人類充滿敵意的惡犬呢?我絕不相信,初生的狗崽會對人類充滿敵意,會自打初生就變成“惡犬傷人”事件裏的“惡犬”。我與我的狗故事普通,它們是我的朋友,甚至是家人。它們需要我,我也愛他們。就是這麼簡單。

  4.你寫作的《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與其他傳記作品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答:

  這本書對於我來講,可能是我寫作立場最為客觀的一本書。傳記的寫作經驗告訴我,對傳主的態度是否客觀決定了一本傳記有多少閱讀價值。雖然寫作本身就是一件主觀的事情,但是如果寫作者能夠盡可能端正自己的寫作立場,與傳主保持一個理性的距離,表達應有的客觀態度,那麼這本傳記想必是有一定閱讀價值的。

  寫作張愛玲的時候,我時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往自己的“張迷”身份,這個身份之下飽含太多的私人情愫,一旦這些私人情愫肆無忌憚地滲入寫作當中,那麼呈現出來的張愛玲顯然會與真實的她相去甚遠。因此,在這本書裏,我絲毫沒有避諱張愛玲人生路途與私人性情當中諸多的“美中不足”。因此,這本書也是目前我所有創作的傳記作品當中個人最為滿意的一部。

  5.作為一個深受讀者喜歡的傳記作家,你是如何感受筆下人物的喜怒哀樂的?

  答:

  想要獲得有一種對傳主人生的直觀感受,必定要努力朝“感同身受”四個字靠近。沒錯,能做到的,只有“靠近”,妄言自己果真能體嘗傳主人生酸甜苦辣之一二,是十分淺薄的想法。因為,傳主的人生就是他們自己的,旁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所謂真正的“感同身受”。因此,我只能儘量的融入傳主生平資料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情境當中,隨著寫作的深入,或許有那麼幾處與當年當日事、舊時舊人心相近的表述。

  6.你的新作同時隨書附贈《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張”評論集》,首次收錄張子靜、汪宏聲、潘柳黛、迅雨、譚正璧等人在民國時代對張愛玲作品及其朋友的評論,你從這些民國人物對張愛玲的評論中發現了什麼?

  答:

  讀民國人評論張愛玲的文章是個十分有趣的閱讀經驗。讀後的感受大抵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盛名之下,必有疲憊。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盛名之下的張愛玲得到的各界評論必然褒貶不一。欣賞崇敬的有,謾罵詆毀的也不少。這是很自然的結果。

  7. 新作隨書附贈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張”評論集》中還收錄的胡蘭成對張愛玲的評論,你怎麼評價胡蘭成的這兩篇文章,他對張愛玲是否有真愛?

  答:

  胡蘭成寫張愛玲,素來只有褒揚,且是毫無底線的讚美。在胡蘭成眼中,用他在《今生今世》裏的話説,舊時:“我只覺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於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至於“真愛”,面對這兩個字,我十分惶恐。愛,就是愛,還分真假嗎?假的,還算是愛嗎?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只能説,胡蘭成對張愛玲是有感情的。感情的深淺程度不敢妄論,畢竟胡蘭成愛過的女人那麼多,也從未見他待誰與眾不同。倒是張愛玲在他心中,有特殊地位。可是這一點“特殊”,也未見帶給他們的感情什麼好處。終歸還是花落人散。而這一點“特殊”似乎又並非“特殊”在感情的深淺程度上,多半是因為張愛玲的家世、學識和才情。

  8.你在新作的開篇就提到張愛玲與祖父李鴻章的淵源,她性格和經歷的哪些方面受到這種淵源的影響?

  答:

  張愛玲的家世對她的性格産生的影響,幾乎有一種決定命運的重要性。何以如此説呢?因為張志沂(張愛玲的父親)的遺少習氣幾乎斷送了張愛玲少年所有的歡愉。追根溯源,也都是世家子弟的緣故。抽鴉片的父親陋習種種,在與張志沂的相處過程中,張愛玲過早地領略到了人性的陰暗面。尤其是,父母離婚之後,父親與繼母對張愛玲的軟禁,令張愛玲深深明白一個道理:要在這禍亂人世平安熬度數十年,除了自己,誰也不可依賴。

  這樣的想法,令張愛玲獨立,同時也令她變得自私。“自私”這一點,人皆有之。張愛玲也從不否認這一點。她的自私在她人生當中許多關鍵的事情上都體現了出來,尤其是,張愛玲墮胎一事。個中原委,我的書中均有詳述。

  9.你在新作中也中肯地寫到張愛玲與她的兩個閨蜜蘇青和炎櫻的交往和不睦的種種往事,張愛玲對朋友的態度是否正如止庵所評價的,“無論對待愛人還是朋友,張愛玲都有著與寫作所透露出的決絕、獨立所不一樣的一面。依賴性或許是她心中那道門打開後所最容易呈現的,對於朋友的信賴,愛人的心理依賴,讓張愛玲成為了不同於他人眼中的一個中國傳統的中國女性。文如其人用在她的身上或許有那麼幾分不恰當。”?

  答:

  止庵老師所言非虛。張愛玲的性格自成一個極其矛盾的體系。對溫柔渴望,對人群疏離。對信任依賴,對人心敏感。尤其是與炎櫻的關係,張愛玲與之從親密無間到漸行漸遠,皆是因她“愛之恨之”的緣故。自然,“恨”這個字眼有點重,遠遠談不上,但炎櫻與她之間的芥蒂也是因為張愛玲太過在意的緣故。張愛玲的為人遠不如她的文字那樣瀟灑、理性,但有一點,還是文如其人,起碼她真實。對於自己的情緒、情感,她甚少掩飾。喜歡的,便會親近,厭棄的,絕不靠近。在這一點上,她是有一些決絕、冷漠的。

  10. 胡蘭成、桑弧與賴雅,誰才是張愛玲一生摯愛?在你的筆下,對三段感情採取的態度有何不同?是否披露了一些桑弧和賴雅一些不曾報道過的故事?

  答:

  可以這麼總結張愛玲的三段感情:

  與胡蘭成的感情,波瀾壯闊,像一場話劇。

  與桑弧的感情,含蓄隱忍,似一部電影。

  與賴雅的感情,扶持共生,是一種生活。

  張愛玲與胡蘭成這段往事,常被人提及。相較之下,桑弧和賴雅的名字,記住的人少得多。在書中,桑弧和賴雅在張愛玲生命中的痕跡,我著墨甚多,並未一味討巧,只寫讀者熟知的事情以期許讀者有共鳴或者反饋。至於,所述之事是否不曾被報道,不敢妄言,但起碼讀者會從中得到關於這兩段感情新的認知。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