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鑫行為藝術代表作《舔》系列。
2014年絹本設色作品《暗意識系列十》。
2014年丙烯繪畫作品《暗意識系列十一》。
張洹2010年香灰畫作品《放虎歸山》。
張洹行為藝術作品《我的紐約》。
“正在發生”或許是表演藝術、行為藝術最大的特徵。在上世紀90年代有著強勁風頭的行為藝術到了今天或許自身也有著某種演進。近日,“正在發生:表演藝術在當代社會”展覽在草場地KCAA空當代藝術機構開幕。該展雖採用了“Performance Art”一詞(國內外通常將其翻成行為藝術),但卻希望探索比行為藝術疆界更為寬廣的領域,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當代社會中行為藝術自身的演進和更多的可能性。而具體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行為藝術家的代表人物,從行為藝術出發到如今的創作面貌已各有不同。新京報記者盤點昔日的行為藝術明星們今日在藝壇發聲的方式。藝術家的種種嘗試和轉變或許也向藝術界再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90年代的行為藝術究竟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産生了怎樣的影響?行為藝術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來説,其特殊價值又是什麼?
何謂行為藝術?
迄今為止,行為藝術沒有精確的定義。簡單地説,行為藝術就是藝術家在現場表演的藝術,也有人認為,行為藝術是以藝術家自己的身體為基本材料,在行為表演過程中,與人、物、環境的交流。所以,行為藝術也被稱為行動藝術、身體藝術、表演藝術等。國外通常用“Performance Art”來指稱“行為藝術”。藝術批評界認為,行為藝術是觀念藝術的一種,所以其含義更寬泛,除了藝術家利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材料,還包括藝術家組織社會人群進行活動,也有批評家將行為藝術分為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