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以歷史悠久、典籍豐富著稱於世,保存在全國各地圖書館的古籍善本極富文獻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這些傳世古籍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大部分在入藏前飽經兵、火、水、蟲的損害,已有不同程度破損。為確保這些古籍善本不致失傳,成都圖書館聯合四川大學圖書館啟動了古籍善本再造計劃。昨日,《食憲鴻秘》《林中丞書信集》《清代學者象傳》《芥子園畫傳》四部成都圖書館館藏的再造古籍善本首發暨贈送儀式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四部善本被贈送給成都各大圖書館。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再造古籍都是以原貌呈現給觀眾。清代學者朱彝尊編撰的《食憲鴻秘》乃飲食文獻,共記錄了430多道菜肴的製作方法,又涉及飲食禁忌和禮儀,具有很高的可讀性,甚至今天在烹飪界仍然具有較高的借鑒意義;《林中丞書信集》收錄清光緒年間貴州巡撫林肇元手札43封以及他人來信7封。內容涉及貴州和四川等省政治、科舉、軍事、農桑等,對研究清末雲、貴、川的民俗、軍事有一定參考價值。而信箋則是當時流行的薛濤箋,有鵝黃、玫紅、嫩綠等顏色,極具藝術美感;《清代學者象傳》所用底本乃成都圖書館藏民國年間抄本,墨跡渾厚,字體娟秀工整。該書共收錄清代學者169位,幾乎囊括了清代大部分知名學者,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由四川大學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聯合再造的《青在堂草蟲花卉譜 翎毛花卉譜》,是《芥子園畫傳》第三集,金鑲玉蝴蝶裝,多色套刻,色彩十分鮮艷,是代表清代印刷工藝的典範之作。
成都圖書館副館長肖平介紹,成都圖書館館藏11萬冊古籍,之前幾乎都是“養在深閨”,在恒溫恒濕環境中進行保護,讀者幾乎不可能見到這些古籍善本的廬山真面目。為了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此次該館聯手四川大學,再造《食憲鴻秘》《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林中丞書信集》以及《芥子園畫傳》第三集,共4部古籍善本。他説,再造古籍善本並不是常規的重新編輯印刷該書,而是利用高科技非接觸式影印技術,將珍藏珍稀版本進行倣真影印出版,再造善本,其影印之精、學術價值之高堪稱空前。再造版本中,不僅內容忠實原作,就連印章、箋紙也如出一轍。研究人員可以閱讀該再造版本,而不需趕到善本珍藏地,普通讀者也能與古籍善本零距離。 此次再造的這四部書屬成都圖書館收藏的珍貴古籍,均來頭不小。其中《林中丞書信集》《清代學者象傳》都是孤本。今年他們將繼續尋找好的善本進行再造,尋找範圍是文化機構和民間收藏。據悉,目前再造的善本還未推向市場,在圖書館等機構可以查閱。本報記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