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北京口述歷史》解讀北京百年曆史 探尋文化變遷

時間:2015-03-31 08: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口述歷史”一詞逐漸升溫:通過採訪歷史現場的見證者,將留存于其腦海中的記憶片段加以梳理和記錄,逐漸成為人們了解歷史的一個途徑。28日上午,《北京口述歷史》首批成果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口述史學專家楊善華、郭松義等人到場並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北京口述歷史》叢書最初出版于2014年10月份,首批成果涉及《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宣武區消失之前》、《找尋京郊旗人社會》、《詩書繼世長》、《學院路上》五個類別,內容以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為主,進而聯繫到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行各業。通過北京人自己的講述,反映了晚清至當代北京人的生活變遷與歷史命運,展現一部歷經百年的北京城市生活史。

  該叢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定宜莊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她感慨的表示,單就自己的經歷來説,能發現之前很多生活過的地方,比如熟悉的建築等等都漸漸的不存在了,隨著各地人口的進入,連最初的“北京話”也得逐漸消失。在此前的研究工作中,定宜莊採訪過不少老人,但到了現在,已經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離開人世,隨著他們離去的,還有儲存于腦海中的“老北京”記憶。

  “這些失去的東西再也不能挽回。”定宜莊把自己從事的“口述史”整理工作形象的比喻為“撈稻草”,“也許我不能拯救什麼,但是留住一點是一點。”

  同時,對於今後的口述史研究應如何進行,定宜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以對北京地區口述史的整理為例,向記者進行講解。定宜莊表示,之前的研究中,對北京的理解太狹窄,總認為就是幾條老衚同、幾位名人等等,很少有人注意到廣袤的郊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當把郊區和城市聯合起來考慮;而做口述史研究的途徑也有多種,“我不是很贊同僅將口述史形成文字加以保留。因為在口述史中也可能有錯誤,因此必須把口述與文獻相結合進行保存”。

  與會的專家、學者還就口述史的研究方式及研究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性進行了相關解讀。楊善華則提出,北京歷史文化的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口述史學在此方面應當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無論如何,口述史的保留也是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否則如果缺乏妥善保管,還會造成第二次流失。”定宜莊稱。(上官雲)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