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編劇的《北平無戰事》2014年播出了。這部戲是我寫得最久的一部戲,整整用了七年時間。七年時間寫了一部小説一部戲,它確實是很難。
很多人都説難得啊,今天能這樣做。我總覺得我比別人多了一條命,多了一條藝術生命。除了我的肉體,藝術作品能流傳下去也會影響很多人。我也可以利用這七年去搞別的錢。無非是房子住得更好一點,車開得更高檔一點。那個有什麼用呢,是吧?個人追求不同吧。
當初有人想給《北平無戰事》投資,看了劇本之後,他們最擔心的是這部片子裏表現的反貪腐。他們擔心,你這個會不會讓人聯想到我們今天的腐敗現象。這部戲從2013年開機拍攝到2014年播出,所有的形勢都特別適合,中央説反貪腐比我説得還厲害。
但這部片子主要的不是政治訴求,而是文化訴求。我一般都是從歷史文化形態看問題,不會局限在哪個斷代史、哪些人物、哪些事件裏面。
今天我們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正處於最大的文化轉型期,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每一個人都從家族文化向社區文化轉型,是吧?在這個時候,我們突然發現,我們背後沒有文化。我這部《北平無戰事》,更多想喚起大家對文化的回憶和感覺。讓大家感覺到民國時候的文化形態,到最後感覺到,共産黨為什麼能夠取代國民黨,帶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會引起大家很多思考。
今天電視臺播電視劇的風氣,已經培養了一群不動腦子光看熱鬧光看娛樂的觀眾。這些東西,第一不擔風險,第二投資成本低,第三週期快,形成了社會群體,在文化品位上集體下沉,這就是現實。今天是個物化的年代,不是文化的年代。大家都在比誰的手機更好,誰的包更好,誰的衣服更好,誰的車更好,誰會跟你比誰的文化更好?就包括一個戲裏面,誰能把廣告植入進去更多,誰就更好。
後人會來研究我們的今天,不能只留下一堆打打鬧鬧的東西,總得篩選下來一些有文化內涵有藝術追求的東西吧?我這個年紀的人,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有一種責任,通過藝術作品,完成對傳統文化的昇華。這是文化轉型期最應該做的事。(著名劇作家,歷史學者,《北平無戰事》編劇)
記者 魏新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