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與日軍斡旋保存三萬冊圖書
1937年“七七事變”後,當時已更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的校園被日軍佔領。該校師生離開唐山,開始了輾轉全國各地辦學的生活。
當時的學校圖書館已經館藏了3萬多冊書籍,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古籍。為了行動方便,師生只能帶一些緊急授課用書,絕大部分書籍被保存在河北保定,時任圖書館館長江秀炳主動申請留在保定保護這批書,於是,當時該校圖書館的館藏章就變成了“河北省立保定蓮池圖書館特種圖書室”。
而當時的河北保定已經由日偽政府把持,據江秀炳後人回憶,當時日偽政府也在覬覦這批書,對此對江秀炳先生進行威逼利誘,企圖竊奪,但通過江秀炳積極的斡旋鬥爭,才最終保存了這批書。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搬回原址唐山辦學,這批書才最終回到學校。
而這一時期的新入館的圖書,蓋的館藏章是“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章印的顏色是黑色。“你看這個章的顏色跟其他印章的顏色不一樣,這就説明瞭當時學校異地辦學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印泥,只能用油墨來印章。”高凡解釋説。
5044冊百科全書為光緒御賜孤本
在江秀炳費勁心機保護下來的三萬冊圖書中,有現在堪稱為西南交大圖書館“鎮館之寶”的一套書籍--《欽定古今圖書整合》。
《欽定古今圖書整合》又被稱作《康熙百科全書》。該套書籍從康熙年間開始編纂,雍正年間成書,由雍正作序。光緒年間,光緒帝有對此進行刊物修訂,比原版本多了24冊,並交由上海同文書局進行刻板印刷了100套。對此,有徐潤的記述為證:“光緒十七年內廷傳辦石印《圖書整合》一百部,即由同文書局承印,壬辰年開辦,甲午年告竣。”
光緒28年(1907年)10月29日,吏部奏請光緒帝,説“石印圖書整合片”尚有很多,可以獎勵給優秀學堂,供師生研讀。於是,辦學成績排名全國第一的“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就被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御賜一整套《欽定古今圖書整合》,共5044冊。
歷經戰火和多次搬遷,如今,這套書仍就完整的保存在西南交大圖書館內。而當時的一百部石印版本,後遭火災,損失幾半,現此版石印本亦十分罕見。據考證,西南交大保存的5044冊《欽定古今圖書整合》中,24冊為獨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