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嚴歌苓:張愛玲只有一個 我怎麼可能像張愛玲?

時間:2014-11-28 08:41   來源:廣州日報

嚴歌苓:張愛玲只有一個 我怎麼可能像張愛玲?

  嚴歌苓

嚴歌苓:張愛玲只有一個 我怎麼可能像張愛玲?

  《四十九日祭》中,宋佳飾玉墨。

  《四十九日祭》跟電影版相比是“拓寬”不是“注水”

  作為《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此劇編劇兼原著小説的作者、著名旅美作家嚴歌苓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最愉悅的一次作品呈現。”談及《四十九日祭》的作品風格,嚴歌苓坦言,其既沒有套用以往抗戰劇的殘酷搏殺,也沒有重復電影版“十三釵”的苦難敘事,而是秉持嚴肅的歷史觀,拒絕市場綁架,對歷史及人性做出更深層次的解讀與呈現,“不管是寫小説,還是創作劇本,只要是自己的文字,我都會有種偏執,保持著內心的小清高。娛樂化、商業化根本改變不了我。”

  至於把電影版變成電視劇版,嚴歌苓認為絕對不會讓大家覺得“注水”,“《金陵十三釵》的拓寬空間是非常大的,因為我之前寫的是教堂裏面,現在則拓寬到整個南京城。”

  文/廣州日報記者 莫斯其格

  “劇版‘十三釵’

  更接近原著,

  用了更多的史料”

  廣州日報:您是知名作家,想要改編您作品或找您寫劇本的人很多。但寫完電影版後,您為什麼還要重寫這個戲?

  嚴歌苓:電影的長度和篇幅受到限制,不能把南京大屠殺六個星期前前後後的故事全部反映出來。我想儘量表達一個完整的前史與後史,希望能將手頭上掌握的歷史資料全部寫進去,電視劇的改編可能更接近小説的描述。另外,我覺得一個故事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寫,不必拘泥于講故事的方式或形式,只要它足夠好聽、好看、有啟發意義就可以了。

  廣州日報:您覺得《四十九日祭》的突破在哪?

  嚴歌苓:文學與影視劇本,它們創作的理念不同,表現的形式不同,文本的結構不同,對運用文字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四十九日祭》雖然沿用了小説裏面的人物、關係、線索等,但作為電視劇來説,它需要把小説當中暗場處理的東西全部變成明場,使它更具戲劇化。

  廣州日報:兩個不同感覺的玉墨,哪個更貼近您的小説?

  嚴歌苓:兩個玉墨都是我想表現的。一個展現得更加的長,從史前到史後,特別是在南京大審判時,南京大審判這是我們國家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中從來沒展現過的,玉墨在南京大審判中的指認和為姐妹的復仇,是我特別想表現的。

  廣州日報:此前《紅高粱》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但播出後有彈有讚。您是否擔心《四十九日祭》因為劇情變長而被質疑放水?

  嚴歌苓:我覺得《金陵十三釵》拓寬空間是非常大的,因為我之前寫的是教堂裏面,現在則拓寬到整個南京城。不會讓大家覺得注水。

  廣州日報:此前電影版的《金陵十三釵》被質疑是為了打造商業大片,所以反覆用秦淮小調、旗袍、與神父調情等元素吸引眼球。此次電視劇版是否在劇情和基調上會平實一些?

  嚴歌苓:我覺得既然是秦淮河的一群妓女,她們到了教堂裏會和女學生産生身份上的反差,對於旗袍、調情這些她們職業上的一點特色沒有必要反感,因為她們就是這樣一群人,最後做出那樣高貴的行為,這種反差在爆發的時候才會更加有力,更讓人敬佩。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