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作家韓少功:我們如今面臨文學的沉悶時期

時間:2014-10-28 08:29   來源:解放日報

  韓少功、馬原、何立偉、劉恒、徐星、葉兆言、格非、孫甘露、陳村、程德培、吳亮等十多位作家和評論家,昨天聚集在思南文學之家,以“作家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作家”為題舉行座談。評論家黃子平説,所謂“歷史”在這份與會者名單中一言以蔽之就是“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無疑是新時代文學的黃金時代,然而經過了30多年,曾經的“黃金一代”作家,有許多人擱筆、轉行,或不再有新小説問世。孫甘露説,不管是當年寫出《棋王》的阿城、寫《看上去很美》的王朔、《爸爸爸》的作者韓少功,都曾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再寫小説,“我十分想知道,小説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每位作家心裏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以《本命年》、《菊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等一系列影視劇劇本聞名的劉恒如今很少再寫小説,回溯初入文壇的上世紀80年代,他説,我們這些作家能寫小説,幸運的是那個時代。“今天每個人可以算一下,每天閱讀的東西有多少?”劉恒坦言,自己看手機比閱讀文學的時間多得多,“我連莫言的東西都沒看,好朋友韓少功和馬原的我也沒看。是我沒時間嗎?不是,是我沒興趣。我老伴諷刺我,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機裏的東西精神得很,給你一本書就睡著了。當海量的資訊帶來多樣化時,文學變成了一道沒有味道的菜。”

  文學面對時間和歷史是否已經無能為力?作家們並未喪失信心。“作家和歷史的關係,是不是只有兩種可能性,要麼與時俱進,要麼袖手旁觀?”被稱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第一小提琴手”的黃子平説:“上世紀80年代,青年人最喜歡的哲學家尼采有一句話説,要在你自己身上活出這個時代的矛盾。這句話提醒我們,作家與歷史有第三種途徑:既捲入裏頭,同時把這個時代的種種矛盾在自己身上活出來。”

  韓少功説:“作家的歷史有兩種,一種是革命性階段的歷史,可遇不可求。一個作家碰上這個時代太幸運了,在座很多作家趕上了一個小尾巴。實際上,更多的歷史時段是一種積累性的工作。我們如今面臨的是文學的沉悶時期,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

  何立偉説,文學的邊緣化與作品本身有關,“好的東西、有情感的東西是超越時間的。一兩千年以後讀,也可以喚起情感記憶。現在的文學越來越邊緣,越來越喪失讀者,是因為很多作品沒有提供歷史,既沒有個人的,又沒有集體的記憶。快餐文學快速致富,但進入不了閱讀的歷史記憶。文學留住時間、留住記憶,是作家對歷史負責的一種態度。”記者 施晨露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