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蕭紅臨終寫在紙上的話
蕭紅:呼蘭河畔永不退色的蕭蕭落紅
蕭紅,1911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著名女作家。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35年,在魯迅的支援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説《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不可否認,蕭紅的一生是苦難的,更是傳奇的。當歲月如水般流過,透過時光的帳幔,我們依稀能夠望見往昔的景象,望見那個叫蕭紅的女子。將她浸染了呼蘭河畔清澈風色的故事與過往,刻入這座城市的肌理,從此,與它的呼吸融為一體。蕭紅,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孤寒的一抹冷色,凜冽寒素,卻又含著耀眼的熾烈,如同夜色中兀自流淌的月華,穿透一溪碧水,月色與水色的交界處,是一場寂然狂野的燃燒。
無論是她筆下激憤的青年,還是屬於她自己真實的人生,蕭紅,總是讓人感到緊迫。與其説是時代造就了這樣的一個她,不如是彼時的蕭紅照耀了那樣的一個時代。盛放,然後寂滅。那一抹明潔的素華,如落英紛飛而下,凋零成她宿命裏最終的殘卷。最後,以一種孤艷的姿勢,成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絕響。這,就是蕭紅。
她説,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麼淒涼的夜。
她説,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她説,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以為得意。不得意又怎樣?人生本來就是苦多樂少。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蕭紅——呼蘭河畔永不退色的蕭蕭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