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建中在市圖書館舉行了一場名為“四大名著的審美之維”的講座。
我們為何要讀四大名著?李建中強調,讀書要從最好的作品讀起。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要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礎,你就有了用來衡量其他作品的標準。
四大名著何以是好書?“因其是元末、明、清時的作品,迄今已有幾百年的時間了,但它們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沒有過時。所以説,時間是最好的檢驗者。”
《三國演義》的人格之美
“《三國演義》對做人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李建中舉例説,如諸葛亮就是智慧人格的典型,是儒道結合的化身。“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就是儒道思想的很好結合。敬業與報恩的心理在他身上也體現得很明顯。為報“三顧茅廬”知遇之恩,白帝城托孤信任之重,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敬業精神特別強。他忠於劉禪,鞏固蜀漢。他若想使劉禪讓位,比曹操和司馬懿不知要容易多少倍。這是能為之而終不為。他六齣祁山,九伐中原,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就是報恩。
“又如關羽的形象,則是忠義人格的典型。”關羽做人光明磊落,行事真感情,不倚強淩弱,如千里走單騎之前對曹操的辭別,有禮有節,如華容道義釋曹操,有情有義。關羽還有勇有謀,如單刀赴宴。李建中認為,“《三國演義》把中國社會人際關係中的美好品德都賦予了關羽。《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對中國人如何做人是有啟示意義的。”
《紅樓夢》的情感之美
“《紅樓夢》就是一部講兒女之情的書,寫情是重點,而且是寫人之真情。”李建中説,曹雪芹借書中人物賈母之口,批評了《紅樓夢》之前的許多作品對人物感情的描寫,是格式化的,是虛假的。《紅樓夢》中的人物,無絕對的好,也無絕對的壞,就是生活中真實的人物,有著普通人的真情實感。
“如寶玉的感情,不但真,而且癡。他對感情很敏銳,很有感覺,但對其他的則渾然不知。”書中特別寫到了寶玉的“意淫”,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是對女權的崇拜。因為女兒家是水做的,是美的象徵。這點與《水滸傳》是截然相反的。曹雪芹是把《紅樓夢》中的所有女性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來讚美的,包括寶釵也有可愛之處。所以《紅樓夢》最感人的就是“真情”,沒有絲毫的“他欲”。
《水滸傳》的結構之美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中爭議最大的,用現在的話來説,此書是反法制的,講的是黑社會,這需要把此書放在北宋末期具體的社會歷史環境中來看待。但純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其表現手法與結構上的美,是非常突出的。”
李建中提到,此書的結構為板塊結構,即是以人物為綱的人物傳記。每個板塊則集中筆墨刻畫人物,使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各板塊之間的銜接,用的是“金鎖”連“板塊”的方法,即或用道具,或用細節,其手法頗有意味,值得玩賞。
《西遊記》的解構之美
李建中認為,《西遊記》中主要人物不是唐僧,而是孫悟空,是借取經的故事來講悟空的成長經歷。
悟空的成長經歷了三個階段:放心——亂蟠桃,反天宮;定心——五行山下定心猿;修心——九九數完魔滅盡。最後是三三行滿,道歸根。而八十一難則象徵著人生中的許多災難,其中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
“《西遊記》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孩子應有挫折教育。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能力的培養最為重要,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受到挫折後才能有的,家長如果一味溺愛孩子,是培養不了孩子的各種能力的。”李建中認為,此書雖説的是神話,但諷刺的卻是人世間的各種醜惡的東西。《西遊記》雖好看,還應解讀出其深層含義。
互動
明代人特恨宋代事
現場一位學生問道:“四大名著創作于元末明清之際,這是否説明那時的文人有著一種人文風骨呢?”李建中答道:那個時代的人確有人文風骨,如張居正、戚繼光、李贄等就是代表。明代人特恨宋代事,如《水滸傳》中招安這麼大的事,不是在朝廷上商議出來的,而是李師師給想出來的,可見滿朝文武大臣還不如一個妓女。李贄、金聖嘆都對《水滸傳》有精妙的評點,可以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