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鏡子:照出你看不見的世界史》:拉丁美洲的魯迅式雜文

時間:2013-03-13 13:13   來源:新華網

  《鏡子:照出你看不見的世界史》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 著 張偉劼 譯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鏡子:照出你看不見的世界史》一書作者加萊亞諾是記者出身,雜文寫得好,成名作是全盤分析和批判南美政治經濟歷史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中國讀者更為熟悉他的《足球往事》。當然,他説足球,還是意在抨擊西方的殖民侵略。老頭兒七十多了,還像個憤青,去參加抗議示威集會。他思想比文字還犀利,慣用短小精悍的文章,仿佛點射出的子彈,帶著左翼的火焰,飛向西方霸權主義。

  拉丁美洲被殖民的歷史悠久,民族和民主國家獨立後,即在所謂的後殖民時代裏,很多國家政府仍為西方勢力操縱或影響甚深。而西方思想文化和經濟的影子早已遍佈美洲大地,且變得越來越隱蔽、越來越令人忽視和易於接受。最簡單的例子——也發生在我們身上——《鏡子》發表之前,加萊亞諾就説過,“孩子喝可樂越來越多,喝牛奶越來越少。”(《消費帝國》)他認定“消費社會是一個誘殺傻瓜的陷阱”,“消費主義或揮霍特權——僅屬於少數人的特權,卻聲稱它是所有人的自由權利。”加萊亞諾深知這種“偽個人主義、偽自由主義”的欺騙性和危害性,在《鏡子》中,他揪住不放,告訴孩子們,聖誕老人其實是可口可樂一手炮製出來的,“沒人知道,他和耶穌有什麼關係”。

  這些“小事”之外,加萊亞諾更痛恨西方殖民文化的侵略,他將之比喻成“被劫持”。而歷史則是“被劫持的記憶”。官方欽定的歷史,無疑是西方政治文化經濟霸權操控下的傀儡記錄,《鏡子》是一部反官方反體制的,具有泥土味兒汗臭味兒的歷史作品。《鏡子》裏的人物,都是正史記載的重要歷史人物,只不過加萊亞諾照出他們的全息影像,而非我們經常看到的正面形象。例如:給人類奠定了自由的哲學基礎的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他在寫《人類理解論》時,買下了大量皇家非洲公司的股票,而他明知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從非洲抓捕黑人販賣到美洲。威爾遜認為解放黑奴是“文明在南方遭遇的一場真正災難”,這位美國總統慶倖,“終於,偉大的三K黨誕生了。”

  加萊亞諾辛辣諷刺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緣起改正錯誤的需要,地理學錯誤地把西方的石油放在了東方的黃沙底下”。他視現代戰爭與現代商業為雌雄同體的怪物,“廣告攻勢,市場行銷行動。公共輿論就是靶心。戰爭靠謊言銷售,與售車如出一轍。”沒錯,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是美國人先編謊言再發動的。加萊亞諾的媽媽告訴他,謊言腿短走不遠。但美國人民卻讓説謊的總統連任。

  那些倡導全球化、代表現代商業化文明的跨國公司和財閥,加萊亞諾披露它們曾與納粹親密合作,或者直接向納粹提供服務,它們賺的錢真可謂“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雨果波士、貝塔斯曼、福特、IBM、拜耳、西門子、賓士、寶馬、大眾、博世、可口可樂、聯合利華、西屋電氣、通用、洛克菲勒基金會、瑞士銀行……甚至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族,例如肯尼迪家族和布希家族,都與納粹有過不清不白的交往。加萊亞諾將這篇短文起名叫《好好愛我》

  《鏡子》反映了不入官方史官法眼的草民黔首。他記下黑人運動員、被槍殺的印第安勞工、監獄改造者、流亡詩人、自殺的女犯、戰爭中的平民和戰士……加萊亞諾從街頭巷尾的口口相傳中,尋找活生生的歷史;在被人遺忘和故意選擇看不見的故紙堆裏,發掘令人“討厭”的真相。他用雜文的形式寫歷史,使一貫正襟危坐的歷史有了勃勃生機,乃至示人一種尖銳的攻擊性。五百餘篇短文,是五百把匕首、五百發子彈,構成了向西方主流文化思想所形成的世界史和歷史價值觀宣戰的檄文。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將其視為拉丁美洲的魯迅式雜文,只不過前者著重反抗文化經濟的外來侵略,倡導回歸本土文化、多元文化,振興民族文化,而後者多批判本民族的劣根性,希望借助外來先進文化思想救國救民。兩種不同的路,終點卻是一處。魯迅畢竟沒見過麥當勞、超市,不知道原子彈,不知道全球化狀態下的落後國家的情況。加萊亞諾則認為如今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是發達國家的人民越過越好,第三世界人民正好相反。不過,加萊亞諾並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作家。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