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時間:2009-08-10 08:46   來源:廣州日報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畫出你心中的藝術家

貝蒂的色彩

用右腦繪畫

  我們把孩子送去彈鋼琴、跳芭蕾、畫素描,仿佛美和藝術是孩子們的事,卻不知道審美的眼光和對美的感悟應該蘊藏在日常生活之中。

  貝蒂艾德華的小實驗讓人吃驚:當我們把需要臨摹的畫倒過來,左腦無法從已有的經驗和模式中進行分析的時候,右腦悄然登場,你會發現身體裏蘊藏著自己所不知道的藝術能力。

  我們還是承認吧,這世界越來越像一個巨大的工廠,我們也越來越像機器上的螺絲釘。我們在談論效率、利潤、增長的同時,和前人相比我們去欣賞美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更別説我們動手嘗試創造一點美。想一想看,數十萬年前的穴居人就已經知道用炭條在岩壁上勾勒出野牛的身形,寥寥數筆,卻兼具精準和意境,而我們在今天卻連畫一張卡通畫都很困難。我們把孩子送去彈鋼琴、跳芭蕾、畫素描,仿佛美和藝術是孩子們的事,卻不知道審美的眼光和對美的感悟應該蘊藏在日常生活之中。

  有必要翻開《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這本書,無論你是60世代、70世代還是80世代。撕掉它的封腰,不要去費神看廣告一樣的宣傳語——讓你在五天之內學會繪畫,那是成語“買櫝還珠”裏的漂亮盒子,無助於我們真從在這本書裏獲益。這本書可以被視為是一本成人繪畫速成教材,至少它的內容的確是如此安排的:教你如何安排那些暗影和輪廓,如何在筆下實現精準的透視法則,甚至有許多素描課堂上會講述到的小訣竅。但是,你是否會成為一個業餘畫家,這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在孩提時代都曾經是天才的藝術家。畢加索曾經用他的話證明過這一點:我花了那麼多年時間,才終於能像個孩子那樣作畫(大意)。但是,隨著我們慢慢成長,這種天賦的能力卻在逐漸消失。最後,我們淪為觀賞藝術品時把目光聚焦在價格標簽上的一群。我們的腦袋裏有無數個抽屜,每個抽屜上寫著分類標簽,隨時準備把一切看到的東西塞進去。在“美”的那一欄下面,我們加了一行小小的註釋:很貴,藝術家的事情。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把這種變化視為掌管邏輯思維的左腦佔優的結果,因而提出解放右腦,讓兩半大腦共同工作的概念。在書中,作者貝蒂艾德華提供了許多個小實驗。其中一些方法的結果讓人吃驚:當我們臨摹一張畫的時候,由於左腦不斷地出來提示,應該把畫面裏的形狀、顏色歸納為某種熟悉的既定模式,以至於我們只能笨拙地畫出一團醜陋而破碎的線條來。而貝蒂艾德華讓我們把需要臨摹的畫倒過來,迷惑善於分析歸納的左腦。當左腦無法從已有的經驗和模式中進行分析的時候,右腦悄然登場,指揮你的手按照它的方式運轉,描摹出左腦所忽略的輪廓、陰影、明暗分隔。於是,哪怕是一個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的作品大大提升了一個臺階,意識到身體裏蘊藏著自己所不知道的藝術能力。

  通過大量類似的方法,貝蒂艾德華讓我們逼近一個真實:在由數字和邏輯構成的世界觀之外,所有人都擁有另外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這種視角從來都在,只是隨年齡增長而被逐漸覆蓋,但是可以通過特定的方法來進行恢復。《像個藝術家一樣思考》的目的也就在於此,它並不謀求所有讀者成為藝術家,而是幫助我們認識到所謂“創造力”從何而來?一個可歸納演繹的世界對於創新來説是一個全然的災難,唯有跳出這種視角,像個左撇子,像個藝術家那樣開啟你的右腦,你才可能點燃靈感的火花,在世界的暗影邊緣創造出令人訝異的作品,找到平常人在平常時候所無法看到的隱秘通路。

  美不是博物館裏陳列的作品,不是教材上的定義和分析,甚至也不是藝術評論家的文字。它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從你降生時就始終伴隨你左右。你一生中會有許多次偶然意識到它的存在,正如情人的吻停頓時空和邏輯,於是就有清晰的煙火在你們身邊燃放。

  在你並不經意的時候,你的右腦一次次帶你欣賞摩天大樓工作間之外的街景,雲團在街道飛速移動的暗影,以及樹木在大風吹拂下猶如燃燒搖曳的火焰。這是你所獨有的視角,它打上了你獨特的生命烙印。如果你有足夠的技巧可以把你所見到的表達出來,那麼你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而即便你只能欣賞這一點,你也獲得了洞穿一切藝術形式的眼光。於是,我們消弭了和美之間的距離,找回了完整的自我。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