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城北説戲》

時間:2012-05-31 08:51   來源:新京報

  “同光十三絕”圖。

  《城北説戲(壹):京劇這玩意兒》

  作者:徐城北 定價:28.00元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年5月

  《城北説戲(貳):京劇夜明珠》

  作者:徐城北 定價:24.00元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年5月

  □書評人 懶龍

  京劇是什麼?京劇不是拖泥帶水的文物,不是香煙繚繞的龕瓤子,不是終年不見天日的善本古籍,當然也不是地上開的花兒,天上飛的鳥兒。《城北説戲》第一本叫《京劇這玩意兒》,自序先説:“京劇究竟是不是‘玩意兒’,這話還真不好説。”第二本《京劇夜明珠》,自問自答,全借“夜明珠”打比方。其實不用繞彎子,京劇就是當年的流行音樂,當年的名伶就是現在的紅歌星,當年的戲迷就是現在的“粉絲”。

  所以京劇不高貴、不神秘。戲迷跟別的“迷”一樣,衝什麼去的都有:有聽腔的,有看身段的,有捧角兒的,有專門追八卦的。《城北説戲》大概算八卦、雜談一類,沒有貶義,也是重要的時代資料,以後的人沒趕上那年月,看看文字也算一種了解,甚至過了癮。最“大腕兒”的前輩,像齊如山説梅蘭芳,丁秉燧談楊小樓,也免不了是八卦,只要“八”得好,人人愛看。太專業的論述,給外行讀了反而浪費。

  讀《城北説戲》,可以重在兩點。一是建國後文化與京劇的大環境,從個人角度出發:如何在軍團參與樣板戲演出,如何為調回北京寫劇本,如何應對中國京劇院的種種人事,如何改行寫作……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影子;一是袁世海、李世濟、李維康、張火丁等名家軼事,城北先生起初在中國京劇院,寫袁世海、李世濟最多,時無郝壽臣、程硯秋,袁、李當然也是大師,擁有關注他們事跡的一眾戲迷。城北先生的文字,好就好在實誠,什麼都能説。《承包才是大事件》講1983年,當時的文化部部長髮表談話,宣佈文化部直屬院團進入承包狀態,京劇院諸人尤其是袁世海的反應,有意思的是説袁“笑聲真跟曹操一個樣”,管中窺豹,可以想見當時的情形,紛雜中頗值得琢磨。《無心巧遇張火丁》談到張在什麼情況下,南下向新艷秋學戲。我對活人的八卦向來敬而遠之,因此也無從驗證真偽,但城北先生的寫法是好的:不避諱什麼,也不故意強調什麼,給常人看個熱鬧,對有心人來説,又留有與其他材料互證的餘地,這就是史家言了。歷史未必是帝王將相的大事,八卦亦是史家言。

  有時覺得文章中話沒説“透”,不足為奇。也許是城北先生謙遜,不肯做出定論;也許弦外有音,留待讀者自行體會。一個時代的文字,有一個時代的氣質。城北先生是新時代京劇工作者,來不及感受舊京梨園氣韻,又畢竟耽誤過一些青春,如今年事稍高,身體欠佳,文筆上稍顯吃力,本來是不要緊的。但城北先生在書中也提到,仰慕翁偶虹前輩,在一些謀篇佈局上,他似乎有學習翁先生的可能,竊以為這是不必要的。翁先生的文字遊戲,信手拈來,出口成章;而城北先生的某些比喻和目錄設計,就多少有些牽強了。京劇本是高度程式化的藝術,正因如此,在談論、研究京劇時,才不宜受形式所拘,最好能夠“化開”,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朱家溍、劉曾復、吳小如幾老的文字,都相當樸實自然,同時頗有深度,以城北先生的見聞和心性,拋開形式,做到此節,不知能否。但無論如何,《城北説戲》的字裏字外,還是可以一讀的。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