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本經典著作,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曾推出多個版本。
《中國近代史》 作者:蔣廷黻 版本:武漢出版社2012年6月版 定價:29.80元
過去很多年,但凡要我推薦有關中國近代史研究書目的,我都沒有忘記推薦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不僅因為這本小冊子只有幾萬字,文字清新優美,敘事明白流暢,而且因為蔣廷黻在這本書中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不完全認同他的分析,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的講述有助於重新認識近代中國,重新理解一個國家曾經走過的路。
求學悟道 其人其文
蔣廷黻生於1895年,那一年是甲午戰後第一年,是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水嶺。蔣廷黻此後的生命歷程,就和近代中國下半段緊密聯繫在一起。
1911年,蔣廷黻接受教會資助,赴美留學,主修歷史,是美國新史學鼻祖詹姆斯 羅賓遜再傳弟子。這個流派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嚴厲批判舊史學,高揚歷史學的社會功能和使用價值,宣稱真正的歷史學不僅僅在於記錄歷史,研究歷史,而在於參與歷史創造,在於通過歷史了解過去,服務現在,預知未來,為人類指出一條通往光明的路。
基於這樣的歷史學認知,蔣廷黻在此後的史學生涯中當然不是舊派文人那一套,不是以細節考證炫耀博學,他對英國工人運動史的研究,對近代中國外交史的奠基,對鴉片戰爭的重新解讀,其背後無不蘊含著中國社會的真實關切,充分體現了歷史學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
最能表達蔣廷黻史學理念和架構的,無疑是這本《中國近代史》。説起來,這本書同樣蘊含著作者對中國前途命運甚至最直接的現實政治思考。
研究歷史 指導未來
1938年春,蔣廷黻結束了兩年駐蘇聯大使任期,一個閒暇時間段,使他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中國近代史的整體看法。他那時住在漢口,身邊並沒有多少圖書,但是他的寫作念頭卻越來越強烈,抑制不住,於是他在沒有多少參考書的情形下,幾乎完全憑著記憶,一鼓作氣寫完了這部《中國近代史》,表達了他對之前整整一百年曆史的系統看法,為當時正在進行的中日戰爭提供了一個全新觀察視角和思考方向。
在這部篇幅不太長的著作中,蔣廷黻為我們大致描述了他所理解的中國近代史。根據他的研究,近代中國原本可以不發生問題,中國原本可以在王朝政治、帝制架構中繼續存在,只是因為英國的工業革命,因為這場革命引發了巨大的産能過剩,使人類先前對生存能力的恐懼自然消除,反而激發了西方人對外擴張的本能。西方人在工業革命之後的擴張,並不能完全從惡的層面去理解,他們除了市場、資源企求外,其實也是一個雙向的互惠互利行動。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的所謂“後發展國家”,除了中國,好像並沒有哪幾個國家對工業革命成果如此痛恨,如此拒絕。
根據蔣廷黻的研究,中國之所以面對英國工業革命的後果選擇如此道路,主要是因為中國在過去或許確實形成了一個漫長的歷史傳統,而這個傳統在過去兩千年確實也被歷史證明並不太壞,甚至很長時間成為西方人的楷模。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錯過了啟蒙運動,中國不是近代世界規則的制定者,只是全球一體化的遲到者,因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是去挑戰世界已有規則,更不能對這些規則採取非理性主義衝撞或魯莽顢頇式摧毀。中國應該引導國民儘快接受這些國際規則,儘快讓中國與世界一樣,一同進步一同發展。
在《中國近代史》中,蔣廷黻分析了中國自古以來的貿易制度,以為中國沒有在工業革命和新航路發現後跟上世界步伐,主要是因為那時中國真的沒有感覺到有改變的必要。在那之前兩千年中國人的優越性是對的,因為中國周邊那些“蠻夷”確實在文明形態上較中原落後。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明白他們所面對英國、法國並不是過去的蠻夷,英法等工業國家並不是到中國來朝拜進貢,而是貿易。所以清廷依然想像著像過去那樣用廣州一口通商應付西方工業國家的壓力,殊不知這些看法與世界發展根本錯位。那時的中國,繼續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根本不知道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因而中國錯過了馬戛爾尼來華重構近代國家關係的機會,由此引發鴉片貿易,又因鴉片貿易引發戰爭,中國由此錯過數十年發展機遇,直至兩次被打敗,方才有人意識到時代不同而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