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劉慈欣背後的男人:發掘《三體》的原來是他

時間:2016-08-18 09:24   來源:華西都市報

  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姚海軍。陳羽嘯攝

  如果不提前打聽,很難有人將這個高高瘦瘦、喜歡穿襯衣、説話聲音透著溫柔的中年男子與科幻圈大拿聯繫到一起。他叫姚海軍,不僅是目前國內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的主編,還是發掘出劉慈欣等一眾科幻名作家的“伯樂”,更是見證了近幾十年中國科幻文學發展的資深科幻迷。

  8月17日,姚海軍接受了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的專訪,暢聊了正在舉行的2016成都國際科幻電影周,也對中國科幻的産業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生與科幻結緣的“園丁”

  上世紀80年代,還是“小鮮肉”的姚海軍從數學老師那裏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本科幻作品《奇異的機器狗》,這本只有3.5萬字、售價4角5分的小冊子,讓他與科幻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6年,還在技校讀書的姚海軍成立了“中國科幻愛好者協會”——這是中國第一個自發成立的科幻愛好者組織,星河、韓松等後來科幻界的骨幹作家都是這個協會的會員。

  姚海軍自己籌錢,手刻蠟紙,油印出版了第一期屬於科幻愛好者的《星雲》雜誌。因為內容精緻,且匯集了全世界的科幻資訊,《星雲》很快就在國內打響了名氣,“訂閱量”也越來越大,許多科幻作家從中獲知國內外最新科幻動態。後來身為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的吳岩曾把《星雲》帶到美國,作為中國科幻的代表雜誌參加展出,引起了很大反響。

  出於對科幻的喜愛,這份並不營利的雜誌一辦就是10年,也讓姚海軍成為了全國科幻愛好者心中的領頭人。

  1998年,姚海軍加入《科幻世界》,從讀者俱樂部做起,直到現在成為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副總編、《科幻世界》雜誌主編。

  18年裏,姚海軍幾乎一直扮演著園丁的角色,利用《科幻世界》這個平臺,培養科幻作家,同時傳播科幻的理念。

  科幻巨作《三體》的幕後功臣

  1999年,當時還在山西娘子關熱電廠工作的劉慈欣開始給《科幻世界》投稿。

  2006年,《三體I》開始在《科幻世界》連載,這部後來被認為是中國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當年就引發了一股席捲全中國的科幻熱。網上甚至有這樣的説法,“世界上分為兩類人,讀過《三體》的,和沒有讀過《三體》的。”

  從最初的連載,到《三體》被譯成英文走向海外,姚海軍一直參與其中。2015年,劉慈欣榮獲“科幻功勳獎”,頒獎者正是他的伯樂之一姚海軍。

  對於劉慈欣和《三體》的成功,姚海軍認為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如何在中國科幻界培養出更多的劉慈欣,創作出更多好作品,還是一個問題。

  “10年前我們做過調研,我們的讀者主要是高中生。”姚海軍説,這樣的情況需要改變,“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科幻和喜歡科幻,營造這種環境。目前來説,中國科幻的環境還很弱。”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