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葉傾城新書發佈:寫作是女性的自我救贖

時間:2016-08-11 08:07   來源:搜狐

  8月6日,作家葉傾城攜新書《三十八周零四天》做客北京字裏行間書店,與讀者們進行見面交流。活動現場,葉傾城不僅同大家講述了新作《三十八周零四天》《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的創作歷程,以及翻譯小説《走出非洲》的緣起,還與讀者們真誠分享了每部作品背後自己的經歷、思考和感悟。

  葉傾城認為,文字一直有幫助人對抗孤單和寂寞的力量,因此,她在創作中也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他人帶來安慰。她還談到當下社會女性全民寫作的現象,表示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提筆寫下自己身邊的事,因為寫作可以成為女性的一種自我救贖。

真實記錄孕育苦難,希望給後來者安慰

  葉傾城的新作《三十八周零四天》是一本關於女性孕育歷程的隨筆。書中記錄了葉傾城在懷孕期間的經歷、見聞還有她的一些感悟和想法。談到這本書的創作,葉傾城坦陳,是因為在懷孕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困境,體會到一個女性在孕育中遭遇恐懼,得不到切實幫助,也無法獲得真正理解的巨大孤獨感。在這個過程中,她曾想要到文字中尋求幫助,卻發現找不到一本相關的書。於是,她希望能寫一點東西,為後來者提供一點經驗,希她們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心裏會有一點安慰。

  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也同樣有不少曲折。孩子出生後,葉傾城的生活恰好發生了許多改變,她用“顛沛流離”形容那段辛苦的時光。而隨著時間慢慢過去,生活漸漸安定下來,當年的事情卻還是不停地浮上來,因此,她決定重新把這本書撿起來。

  最初決定寫《三十八周零四天》,是希望為他人帶來安慰。但事實上,這本書對葉傾城來説卻一點也不治愈。書中記錄的大都是她懷孕期間不愉快的事情,每寫一次都會刺痛一次,因此,雖然有充足的前期資料準備,但寫作仍進行得非常艱難,很多時候葉傾城需要中斷寫作調整自己。這期間,她甚至重新開始懷疑寫作這本書的意義。

  蛻變後更加開闊,持續關注女性自我救贖

  活動現場,葉傾城還談到了自己另外兩部作品:隨筆集《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和翻譯作品《走出非洲》。

  葉傾城説,這本書和自己以往的作品十分不同。這本書中,她拋開了之前小女子的創作風格,變得更加開闊。她關注的視野和層次變得更廣、更深。現在,葉傾城會非常關注世界各地那些自強不息的女性榜樣,她們堅強地面對命運,在困境中自我救贖,這十分打動她。葉傾城認為,這種轉變這一方面是源於自己的成長,另一方面,也與自己成為母親的身份轉變有關。

  活動現場,葉傾城説,每個女子心裏都有林黛玉,我們都曾是春傷秋悲的人,但是最後,我們長大了,要獨自面對人生的很多艱難困苦,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都要面對的問題。而葉傾城自己關於這些蛻變的思索和蛻變後的新生,在她的新作中都有著充分的體現。

  《走出非洲》是葉傾城為數不多的翻譯作品。翻譯工作的投入並不小,但相比較起來,回報卻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和葉傾城自己的創作出版回報相比。會選擇做翻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走出非洲》這本書的喜愛。葉傾城談到,這本書的作者凱倫布裏克森是一位有錢人家的女孩子,在生活上面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命運多變,她在精神上陷入極大的孤單、寂寞,這個時候,她靠寫作進行自救,靠寫作維持自己的生活,維持自己活下去的意義。所以,《走出非洲》最吸引葉傾城的,是作者凱倫布裏克森的人生經歷,以及書中展現的,女性面對困難時的自救。

  由此可以看出,從《走出非洲》到《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葉傾城對女性的自我救贖這一話題有著持續的關注。而我們或許可以推斷,這種關注的源頭,從多年前《三十八周零四天》中那些經歷産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寫作于女性是種救贖,希望大家都拿起筆

  這次活動中,葉傾城真誠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孕育的艱難困苦,暢談了自己作為一名女性、一位女作家的創作和蛻變,以及自己對於女性現實生活中、精神世界中自我救贖的關注與思考,這其中,她還談到了當前社會中女性全民寫作的現象。

  網路時代,每個女人都可以寫。而女性對自己命運的書寫,有真實的感受和切身的體會,這和男性在書寫同樣事件時的視角是不同的。葉傾城表示,現在有很多很多女性,可能生活中有很多的困難或者不愉快,如她們能想到提筆把這些都寫下來,這個寫作本身對這些女性來説就會是一個救贖——它會讓你看到你的感情,你的痛苦的源頭。葉傾城認為,這對每個人來説都是很重要的。

  葉傾城以自身經驗鼓勵女性進行寫作。她説:人的一生,我們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心中充滿美好夢想,可能一直都很幸福,那我們可以拿起筆寫出來,讓自己開心;如果不夠幸福,也可以試著拿起筆來寫一寫,因為如果遇到問題,總是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而寫作就是一種處理。一件事情,寫完之後就可以把它放下,讓它煙消雲散。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